诗词大全

《春夜期裴都曹济集心上人院不至》

东林期隐吏,日月为虚盈。
远望浮云隔,空怜定水清。
逍遥方外侣,荏苒府中情。
渐听寒鞞发,渊渊在郡城。

作者介绍

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灵运十世孙也。居杼山,文章儁丽,颜真卿、韦应物竝重之,与之酬倡。贞元中,敕写其文集,入于祕阁。诗七卷。 皎然,福州人。嗣灵峰。住福州长生山,世称长生和尚。诗二首。(《全唐诗》卷八一五所收皎然为贞元间僧,此为另一人)

作品评述

《春夜期裴都曹济集心上人院不至》这首诗是唐代皎然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春夜孤寂的心境与对远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东林期隐吏,日月为虚盈。
远望浮云隔,空怜定水清。
逍遥方外侣,荏苒府中情。
渐听寒鞞发,渊渊在郡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夜中的孤寂心境,以及他对远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东林期隐吏,日月为虚盈。”表达了诗人在东林的隐居时光,他过着没有外界干扰的清净生活。日月无实,虚盈一片,暗喻着他的生活如同虚空一般,没有世俗的困扰。

接下来的两句“远望浮云隔,空怜定水清。”描绘诗人独自望着远处的浮云,感觉隔离了他和世界的距离。他对远处清澈的水资源空怀惋惜之情,暗示了他对清净、纯洁的向往。

接着的两句“逍遥方外侣,荏苒府中情。”表达了诗人在东林时过着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但他仍然对于远离家乡、投奔京都的心上人怀有深深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渐听寒鞞发,渊渊在郡城。”描绘了春夜中传来寒鞞的声音,寒鞞是一种乐器,象征着孤寂与寂寥。郡城中的渊渊声响起扰乱了诗人的思绪,进一步加重了他的孤独之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春夜中的孤寂心绪和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凸显了作者对清净、纯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逍遥生活的矛盾心理。

  • 《真定路教授鹿泉李君丁亥五月十二日已时生紫》

    邂逅相逢两秃翁,亥年巳月巳时同。偶先一日敢争长,各及七旬俱固穷。尘世谁能吟鬓白,少年莫笑醉颜红。累朝南北兴亡事,合徵公为太史公。

  • 《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 《庾信》

    故国伤心堕劫灰,流离北土却怜才。白头开府成何事,博得江南一赋哀。

  • 《咏史下·曹操七首》

    扬旌北向顾南州,牧马东行向北愁。乱世奸雄还自叹,景升直与本初谋。

  • 《老马》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 《峡江寺飞泉亭记》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