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春怨
佳人能画眉,妆罢出帘帏。
照水空自爱,折花将遗谁。
春情多艳逸,春意倍相思。
愁心极杨柳,一种乱如丝。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诗词:《春意》
春怨佳人能画眉,
妆罢出帘帏。
照水空自爱,
折花将遗谁。
春情多艳逸,
春意倍相思。
愁心极杨柳,
一种乱如丝。
中文译文:
春天的怨恨,佳人能够画出美丽的眉毛,
妆扮结束后从帘帏里出来。
映照在水中,自我欣赏,
摘下的花将留给谁?
春天的情感多彩而奔放,
春意加倍地思念。
忧愁的心思像杨柳一般激烈,
一种纠缠如丝的状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的情景和人们在春天中所感受到的情感。诗中以佳人妆扮后出帘帏为开篇,表达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和人们对于春天的期待。接着,诗人通过春意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相思之情。春情多彩而艳丽,与此同时,也倍加激发了人们对于爱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杨柳和丝相比喻,表达了内心的忧愁和纠结。杨柳是春天中常见的景物,而丝则象征着纷乱和无序。这种乱丝般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困扰和不安,反映了诗人对于情感的纠结和无法释怀的痛苦。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人们的情感,通过对于春意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的渴望和内心的纠结。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春天的复杂性和人们情感的多样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二八佳人宴九仙。华堂清静斗春妍。琼枝相倚妙无前。良夜黄云来缥缈,东风碧酒意留连。花间蝶梦想翩翩。
望系朝廷重,文推天下工。清名畏杨绾,故事问胡公。物议垂为相,风流顿已穷。仁言博哉利,献替有遗忠。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四生六道。谁听得、绝相岩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免葛藤丛里,
数有中年别,宽为满岁期。得无鱼口厄,聊复雁门踦。齿脱心犹壮,秋清意自悲。平时郡文学,邓禹得三为。
尧舜相传自执中,一瓢赢得迈高风。白牛桥下沧浪水,应洗人间万古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