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昼软风春草香,绿窗人困日初长。
双双燕子飞无力,低傍花阴一带凉。
王镃,字介翁,平昌(今浙江遂昌)人。宋末官金溪尉。宋亡,遁迹爲道士,隠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结社唱酬,顔其所居曰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着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刊爲《月洞吟》一卷。入清,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嘉庆十九年族孙楠合刻爲《月洞诗集》二卷。事见本集卷首明柯挺,清涂以辀、王梦篆序。 王镃诗,以清光绪十三年刊《月洞诗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月洞吟》(简称四库本)。
《春昼》是宋代诗人王镃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白天的景象和人们在春日的午后的感受。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天的白天,晴朗明净,柔和的风吹拂着,春草散发出香气。绿色的窗户下,人们困倦地度过着这一天,阳光渐渐变长。成双成对的燕子飞翔时显得无力,它们低低地靠近花草的阴凉处。这片花阴给人带来一丝清凉。
这首诗词以春天白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致的自然景物和人们的感受,传达出一种寂静、宁静的春日午后的氛围。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春天的柔和气息和人们的疲倦与困顿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燕子飞行无力,花阴带来凉爽的画面,表达了春日午后的宁静和舒适感。
整首诗词通过对春天白天的细腻描绘,展示了王镃细腻的感受和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诗词中融入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春天的渴望,以及对人们在春日午后感到疲倦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人与自然的交融的独特感悟。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细腻的语言,将自然景物和人的情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传达出春日午后的宁静和舒适感,让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柔美和人与自然的交流。
十载干戈仅脱身,残年重作太平民。杯铛有趣於中好,花柳无情分外春。不远上元新甲子,肯将短笔怨庚寅。从教蕙帐惊猿鹤,却欲重弹冠上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眼看节物去重来,又见寒梢数点梅。草木已随新岁好,冬芽豫占一年魁。
山色青冥叶未红,湖光凝碧晓无风。行穷上下两天竺,望断南山龙井龙。
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却要练丹成。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