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答熊去非七夕遇雨见候》

五鬼不害道,含沙非杀身。
大和一巨毒,西方无人伦。
三圣不复作,谁亨万世屯。

作者介绍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作品评述

《次答熊去非七夕遇雨见候》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次答熊去非七夕遇雨见候,
望长空,千里云烟正浩浩。
五鬼不害道,含沙非杀身。
大和一巨毒,西方无人伦。
三圣不复作,谁亨万世屯。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陈普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道德的呼吁。诗中通过描绘熊熊的大火、远处的云烟以及对五鬼、含沙、大和等暗喻的运用,传达了一种对于邪恶势力的忧虑和对道德价值的崩溃的担忧。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运用象征手法,描绘了一幅社会动荡、伦理沦丧的画面。"五鬼不害道"暗指邪恶势力在社会中肆虐,不顾道德和正义;"含沙非杀身"意味着诡计和欺骗,并非直接的伤害;"大和一巨毒"指的是邪恶势力的威胁,以及那些缺乏人伦道义的行为;"西方无人伦"则表达了对社会伦理价值观的破碎和失落。

最后两句"三圣不复作,谁亨万世屯"则呼应了前文中的忧虑,表达了对于失去道德准则的社会将无法长久繁荣的担忧之情。

陈普通过这首诗词,以隐晦的方式抨击了当时社会的败坏和伦理道德的失落,呼吁人们重新反思并恢复社会的正道和道德价值观。这首诗词在表达诗人的思想和社会关怀的同时,也展示了陈普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意蕴深厚的写作风格。

  • 《唐秘书省书目石刻》

    蓬莱高阁凌浮云,天上图书奎壁明。荣河温洛龟龙呈,鲁壁汲冢科半行。森罗万目分纬经,大官供烹集群英。鲁鱼亥豕校雠精,垂签甲乙刻坚珉。怀素无量元崇名,唐兴百年人文成。大盗一炬甚秦坑,碑落人间如碎星,埋没草莽荆棘平。刊刻欲传千万龄,毁灭今与粪壤并。牧童敲击看火生,

  •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 《留别山村乐闲菊存爱山梅花村并寄景初慎与国》

    南来飞雪如柳花,北归柳花如飞雪。乾坤代仄困羁旋,江山苍莽惊岁月。白云冉冉千里外,滴尽春林子规血。故人回首乱峰青,古堠斜阳照离别。

  • 《舟行观新月》

    一痕如掐夕天涯,望转青林出没时。不是山高爱藏月,月光犹嫩怯人窥。

  • 《兰陵王 丙子送春》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

  • 《斜塘招星甫》

    新芋肥鸡菊正黄,君来定拟醉千觞。田家村巷都相似,须识门前两绿杨。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