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刘启之韵》

豪结交游三十年,暮年识子海霜边。
江西析派诗同社,鸿宝传家子已仙。
无用白须甘我老,有才青眼望谁怜。
譬如飘泊湓城下,篁竹萧疏无管弦。

作者介绍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次刘启之韵》

豪结交游三十年,
暮年识子海霜边。
江西析派诗同社,
鸿宝传家子已仙。

无用白须甘我老,
有才青眼望谁怜。
譬如飘泊湓城下,
篁竹萧疏无管弦。

中文译文:
豪爽地结交了三十年的朋友,
晚年才认识到子海霜的边境。
江西析派的诗人们相伴,
鸿宝传家的子孙已成仙。

白色的胡须对我来说毫无用处,
我有才华,但青年人的眼光却不看好。
就像漂泊在湓城下一样,
竹林稀疏,没有音乐的伴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刘过晚年的心境和人生感悟。他在年轻时结交了许多豪爽的朋友,但直到晚年才认识到人生的无常和世俗的虚幻。诗中提到江西析派的诗人们,表示作者与他们有共同的创作理念和交往圈子。鸿宝传家的子孙已成仙,暗示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崇尚。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身老去的感叹和对年轻才俊的羡慕之情。他认为自己的白须已无用处,年轻人更看重才华和眼前的表现,而不是老年人积累的经验和智慧。然而,作者依然怀抱着才华,期待有人能够欣赏和珍视。

最后两句诗以湓城为景,描绘了作者的孤独和感伤。湓城是古代江西地区的一个城市,篁竹稀疏,没有管弦乐器的声音,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寂寞和无奈。这种境遇使他感到像一位流浪者,无法找到归属感和安稳的生活。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晚年的心情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体验,诗人展示了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抒发了对光阴的感慨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 《赠别罗舜举》

    忆昔相从游,往往尝继晷。论文在肺肝,商确到肌体。一从怅分携,凫雁惯居徙。相望两川间,别梦萦百里。向来故园思,归兴动行李。奔驰快一见,舍馆渠暇理。畴昔夜过门,明月耿相视。一尊邀踌躇,啸咏天风起。朝来得秀句,惜别语盈纸。所愧才空疎,雅意孰称是。尘劳喜驱人,遣我

  • 《导引》

    上林寒早,仙仗转郊圻。笳鼓入云悲。逶迤辇路过西池。楼阁锁参差。都人瞻望意如疑。犹想翠华归。玉京传信杳无期。空掩赭黄衣。

  • 《颂古五首》

    锯解秤锤,油煎石磉。两手擎来,有功者赏。

  • 《食苦笋》

    老去居山乐最真,盘蔬日日富前陈。爱尝苦笋疏甜笋,似进忠臣远佞臣。饭为韵清常倍食,酒因味爽或添巡。美芹之意全相似,颇谓堪将献紫宸。

  • 《彭泽解印》

    五斗徒劳谩折腰,三年两鬓为谁焦。今朝官满重归去,还挈来时旧酒瓢。

  • 《燕京杂诗》

    河山元气入残秋,感慨时艰涕暗流。灾异江都曾作赋,功名李广不宜侯。凤凰可惜供鹰犬,骐骥偏令作马牛。意志新来摧折尽,人间何处可埋愁。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