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高士到湘州,山鬼湘娥暮暮愁。
行世头颅浑欲老,贺天胸次未经酬。
搜残风月三千界,吟破江湖九十洲。
谁报玉皇香案道,早将关放石渠休。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次前韵谢王主簿二首》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南州的高士到达湘州后,他对于山鬼和湘娥的忧愁以及对于人世的疲惫和对天命的期待。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南州高士到湘州,
山鬼湘娥暮暮愁。
行世头颅浑欲老,
贺天胸次未经酬。
搜残风月三千界,
吟破江湖九十洲。
谁报玉皇香案道,
早将关放石渠休。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高尚的南州士人到达湘州后内心的忧愁与困惑。诗人将自己比作一个在尘世中行走的头颅,感到自己的人生已经到了末路,但对于天命的报应却尚未得到回报。诗人渴望寻找真正的风月之美,穿越了三千界的风景,吟咏过九十个江湖的壮丽景色。他在诗中询问,是否有人能向玉皇帝报告他的心愿,并把他从世俗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赏析:
这首诗以富有哲理的语言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追求。诗中的南州高士在湘州的行程中感到忧愁,这种忧愁可能不仅仅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困境,更是内心对于尘世的疲惫和对于人生意义的追问。诗人将自己比作行走的头颅,显露出对于人生的无奈和对于命运的无力抗拒。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湎于消极情绪中,而是寻求超越世俗尘嚣的真正境界。他希望能够超越三千界的风月,吟咏九十个江湖,寻找真正的美和自由。最后,他向玉皇帝发问,希望得到答案并摆脱世俗的束缚。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和真正自由的追求。诗中的景象和意象都具有浓郁的禅意,呈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诗人通过将自己置于尘世的困扰中,表达了对于真正境界的渴望和对于命运的期待。整首诗以其深邃的思考和超越世俗的追求,给予读者以启发和思考的空间。
沈沈百尺馀,功就岂斯须。汲早僧出定,凿新虫自无。藏源重嶂底,澄翳大空隅。此地如经劫,凉潭会共枯。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历阳南望极,岸远石城危。去梦惊潮断,行吟见雁随。淮帆向风阔,楚木落秋迟。到日应间卧,公心帝自知。
造化雕镌巧,真成一洞天。曾将修蟒逐,却许蛰龙眠。石现金刚足,泉流仙客田。炷香吾道者,色体尚依然。
公子风流更可人,仙家问讯柳湖春。烦公瓮下一杯水,洗我胸中百斛尘。
均为横目民,贤否天壤异。苟怀长者心,必徇君子义。道途分两岐,书木立标识。行人免颠迷,岂不亦一惠。大泽陷项王,亡楚固天意。奈何效田父,动以绐为智。军旅比骚动,所至迟迁避。有屋空无人,有人门亦闭。隔篱缪云云,前有佳店肆。荒榛狼虎间,日暮竟无诣。嘻其孰使然,险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