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空烦恼不须除,白尽年来罢镊须。
随俗治生终落落,苦心忧世漫区区。
居连里巷知安否,食仰田园问有无。
我已闭门还往绝,待乘明月过君庐。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次前韵》是苏辙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心空烦恼不须除,
白尽年来罢镊须。
随俗治生终落落,
苦心忧世漫区区。
居连里巷知安否,
食仰田园问有无。
我已闭门还往绝,
待乘明月过君庐。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对世事的无奈。诗人感到自己的内心空虚,无法摆脱烦恼,白白浪费了许多时光,没有能够解决问题。他虽然顺应时俗而过一种安逸的生活,但他感到自己的生活变得平庸,对世事充满了忧虑,觉得自己的努力微不足道。诗人关心身边的人们,关心他们的安危,但却难以得知他们的消息。他渴望过一种田园般的生活,追求简朴与自然,但却未能实现。诗人闭门思过,决心离开尘世的纷扰,期待在明亮的月光下拜访朋友的庐宅。
赏析:
《次前韵》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对尘世的追求。诗人苏辙以自省的态度反思自己的生活,认识到自己在世俗中的追逐与努力并未达到内心的满足。他对社会现状和人生的困惑感到失望,渴望远离喧嚣,回归自然。诗中所表达的对尘世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宋代士人内心的情感和追求。整首诗节奏流畅,表达了诗人深情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此诗既是苏辙内心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通过对自身生活的反思,诗人呈现了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示了他对安宁与宁静的向往。这首诗在揭示人生痛苦和思考尘世的同时,也提醒了人们要珍惜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追求心灵的安宁与自由。
下田已漫高田槁,太守来迟归苦早。忽傅亚倅府中来,太守停骖尚精祷。前日应祷五日期,今朝好雨随车归。迟速有期君解否,太守束装留不久。
云出无心还自归,乱峰明处日西微。白衣不至东篱寂,满把菊花风动衣。
久飞鸳掖出时髦,耻负平生稽古劳。玉树满庭家转贵,云衢独步位初高。能迂驺驭寻蜗舍,不惜瑶华报木桃。应念潜郎守贫病,常悲休沐对蓬蒿。
明月复明月,天宇净新霜。霜中养就白兔,未觉玉容苍。照影来今往古,圆缺阴晴几度,丹桂俨然芳。遐想广寒露,谁得一枝香。恍瑶台,飞宝镜,散重光。嫦娥久饵灵药,点出淡云妆。闲兴风姨相聚,不似天孙独苦,终日织仙裳。脉脉望河鼓,萦损几柔肠。
涧含苍壁隐青萝。
夹江百里没人家,最苦江流曲更斜。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