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郡治中总得贤,郊原一出万人传。
山行野渡时时雨,妇饷夫耕处处田。
说与老农无罪岁,但当力作有逢年。
驱儿播种贫家事,可奈西畴只仰天。
曾几(一○八五~一一六六),字吉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徽宗朝,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试使部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校书郎。歷应天少尹。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改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歷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会兄开与秦桧力争和议,兄弟俱罢。逾月復广西转运副使,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侨居上饶七年,自号茶山居士。二十五年桧卒,起爲浙东提刑。明年改知台州。二十七年召对,授秘书少监,擢权礼部侍郎。以老请谢,提举洪州玉隆观。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以左通议大夫致仕。干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清。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茶山集》八卷。《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曾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武殿本),及《两宋名贤小集》所收《茶山集》(简称小集)、《瀛奎律髓》(简称律髓)。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次劝农韵》是宋代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典郡治中总得贤,
郊原一出万人传。
山行野渡时时雨,
妇饷夫耕处处田。
说与老农无罪岁,
但当力作有逢年。
驱儿播种贫家事,
可奈西畴只仰天。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农民的劝诫和赞颂之情。诗人认为在郡治中总能找到有才德的人来治理乡村,一旦有人具备了治理才能,他的名声就会传遍乡间。无论是在山上行走还是在田间野地渡过,总能遇到及时的雨水滋润农田。妇女忙着烹饪家常饭食,而丈夫则忙着耕种农田,到处都是农田的景象。诗人表示,与老农相比,他没有为农忙碌过,但他希望在有丰收的年景里尽自己的力量。驱使儿童去播种是贫困家庭的责任,然而他们只能仰望着西方天空。
赏析:
《次劝农韵》是一首表达对农业劳动和农民辛勤付出的诗词作品。诗人通过描绘农田的景象,表达了对农民的赞美和敬意。诗中的山行野渡时时雨,体现了自然界与农民的紧密联系,雨水滋润了农田,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保障。诗人提到妇女烹饪家常饭食,丈夫耕种农田,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场景。诗人虽然自身没有亲身经历过农田的劳作,但他希望在丰收的年景里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两句表达了贫困家庭的无奈和仰望天空的心情,反映了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和困境。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农田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的钦佩和鼓励。诗人通过对农田劳动的赞美,表达了对农业劳动的重要性的认识,并寄托了对丰收和美好未来的期望。这首诗词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情而真挚地歌颂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手种梅无恙,苍苔满树身。可怜开较早,不待远归人。
好景入新夏,幽人卧弊庐。廊腰得风远,树罅见星疏。门掩鸦栖後,钟鸣月上初。青灯尚堪近,起了读残书。
重楼燕子隔天涯,五柳阴疏未聚鸦。十日春寒淹雨雪,几番风信到梨花。横塘水长听莺处,小巷泥深卖酒家。多少朱门咽弦管,沉香火底按琵琶。
自笑荒才非世用,功名都付悠悠。断肠怕上夕阳楼。萧萧枫叶下,漠漠苇花秋。日月未知忙底事,东生又复西流。古人不见使人愁。秋兰无处采,流水满芳洲。
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路入永宁方午阴,禅师聊复坐沉吟。欲将门外葫芦水,倒作田间三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