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七首》

越从景佑至元丰,俪极坤仪四纪中。
复辟先朝尊启母。
助勤熙旦广尧聪。
深居高拱收渊默,盛德成功绝比隆,太史方修长信注,续诗应首二南风。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诗词原文:
逞娇艳,紫楼殿。月华明,照积烟。台阁分明挑练处,摇万种玉尘。端懿婉,出群仙。兰膏流,菡萏涟。束发君王如一梦,云鬟解纤沉。香雾叠,金萱殷。贤母淑,慈人巧。蹑日高昇楚水云,铺千层玛瑙。朱颜顾,玉颜娇。Hand梦笼,千金宝。台殿絜烁星辰落,靡容奉行交错。烟昏江色桑间紫,锦绣缤纷夺。影共鸳,色共草。花笑下,竹声高。为君悲壮惊瞳语,如花动影鸥。堆翠莹。湘额凤皇斗丽照,犹自进斑斓凤皇照。

中文译文:
献给圣慈光皇后的挽辞,共七首,它们从景佑时到元丰时期,通过极乐守护和临幸四个时期,致力于重新复辟旧朝尊敬先皇启母并帮助勤政广受尧聪的儿子。智者居于高位收而藏之才,盛德是成功者无与伦比的切身事实,太史方修长信注重续诗须首选二南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颂所写的挽辞,用于表达对圣慈光皇后的悼念之情。诗中充满了对皇后美貌的赞美,以及她对朝廷和国家的贡献。描写了皇后受到君王宠爱的场景,比喻她如同娇艳的花朵,又如同仙子一般高贵和典雅。作者还描写了皇后的智慧和善良,她伶俐聪明,助力皇帝勤政,解决国家的问题。诗中还描绘了宫殿的华丽和杂乱,以及皇后美丽的身影和仪态。整首诗以华丽的词藻描绘了皇后的美貌和贤慧,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深深敬意和悼念之情。

  • 《即事呈斯远三首》

    去却蔫花意转新,是知疏密总宜人。正由秽去清虚集,不碍萧然冠与巾。

  • 《晓鸡》

    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恐为妖半夜啼。

  • 《自咏二首》

    一病观书歇,终朝药饵亲。焚香葆静性,咬菜适清神。落燕巢低屋,饥乌噪近人。觅仙难换骨,贫瘦得吾真。

  • 《鲁港》

    方夸金坞筑,岂料玉床摇。国体真三代,江流旧六朝。鞭投能几日,丽解不崇朝。千古燕山恨,西风卷怒潮。

  • 《天安门诗抄》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 《书慈光塔》

    灵骨未藏三十载,我来收得葬孤山。此中起塔不在大,已有高名垂世间。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