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清跸雾开天,百辟心庄岂貌虔。
回顾惊君珠玉侧,同升愧我粃糠前。
裴回月色留坛影,缥缈松香泛蜡烟。
(近制,以椽烛松明易糁盆。
)莫叹郎潜生白发,圣朝求旧鄙鸢肩。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次天字韵答岑岩起》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声清跸雾开天,
百辟心庄岂貌虔。
回顾惊君珠玉侧,
同升愧我粃糠前。
裴回月色留坛影,
缥缈松香泛蜡烟。
(近制,以椽烛松明易糁盆。)
莫叹郎潜生白发,
圣朝求旧鄙鸢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的一首回答岑岩起的作品,通过诗意的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传达出作者对时代动荡和自身处境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的开头写道:“一声清跸雾开天”,这句描绘了一声清跸(跸:车马行进的声音),雾气散开,天空明朗。这可以被视为对清朝的兴起表示敬佩和赞美,同时也隐含着对自己所处的时代的反思。接着,诗中运用了“百辟心庄岂貌虔”的表达,暗示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应该比外貌更加重要,才能真正体现出崇高的品质。
下一段描述了回顾往事时的情景:“回顾惊君珠玉侧,同升愧我粃糠前。”这里的“惊君珠玉侧”暗指在官场中有才华的人,而“同升愧我粃糠前”则表达了作者在官场上的落寞和自愧不如。整段文字通过比较和对比,显露出作者对自己在朝野中的地位和成就的不满和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裴回月色留坛影,缥缈松香泛蜡烟。”这里的裴回月色和缥缈松香都是诗中的修辞手法,通过描绘夜晚的美景和细腻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深情和对自然的赞美。
最后两句:“莫叹郎潜生白发,圣朝求旧鄙鸢肩。”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思考。郎指的是自己,潜生白发表示岁月的流转,而“圣朝求旧鄙鸢肩”则表明作者对在朝廷中追求官位的人们的鄙视和对旧时代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作者对自身境遇和时代变迁的独特感悟。
总的来说,苏轼的《次天字韵答岑岩起》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处境和时代动荡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对旧时代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风舞花旛万缕轻,石炉香冷一灯明。坐来耳目身心静,仿佛慈云礼纖声。
春梅杂落雪,发树几花开。真须尽兴饮,仁里愿同来。
丹青未合便回头,见尽人间事始休。只有百神朝宝镜,永无纤浪犯虚舟。曾临铁瓮虽分职,近得金陵亦偶游。东去西来人不会,上卿踪迹本玄洲。
乡心趋老重,见说买山成。静坐性情淡,孤眠滋味清。樵人时识面,禅客共知名。山色元无垢,溪声自不平。池荷应足制,山蓣想堪羹。九日如今近,思君出峡行。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
恶钳鎚下番身,未必锋芒发露。不惟斩得猫儿,也解煞佛煞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