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是儒家事,生平畏四知。
灯花空送喜,瓶粟不供炊。
湖海心终在,田园计未迟。
愿同华山叟,驴背倒能骑。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西和韵》是宋代仇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贫穷是儒家的事情,
从小生活充满忧虑。
灯花虽然无法带来喜悦,
饭食也难以供给。
心中怀揣湖海的向往,
却只能在田园间计划未来。
愿意和华山的老者一样,
即使倒立也能骑上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嘲和幽默的语调描述了贫穷的境况,并表达了对田园生活和自由的向往。
诗中首先提到了贫穷,指出贫穷是儒家学说所忌讳的,也是作者生活中的现实困境。接着,作者表达了自己从小就生活在贫穷中,对未来充满了忧虑。
然而,诗中并没有陷入消沉,而是以幽默的笔调转折到了愿望和向往。作者希望能够像华山的老者一样,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坚持追求田园生活的理想。这里的华山老者被视为坚贞不屈的象征,倒立骑驴的形象更是夸张而幽默。
整首诗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和对田园自由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作者乐观、坚韧的人生态度。通过自嘲和幽默,诗词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渔翁舟泊东海边,樵夫家住西山里。两人活计山水中,东西路隔万千里。忽然一日来相逢,满头短发皆蓬松。盘桓坐到日灼午,互相话说情何浓。一云深山有大木,中有猛虎吃人肉。不如平原采短薪,无虑无忧更无辱。一云江水有巨鳞,滔天波浪惊剎人。不如芦花水清浅,波涛不作无怨心。
隋家天子忆扬州,厌坐深宫傍海游。穿地凿山开御路,鸣笳叠鼓泛清流。流从巩北分河口,直到淮南种官柳。功成力尽人旋亡,代谢年移树空有。当时彩女侍君王,绣帐旌门对柳行。青叶交垂连幔色,白花飞度染衣香。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枝好。驿骑征帆损更多,山精野魅藏应老。
银铮旋品。不用缠头千尺锦。妙思如泉。一洗闲愁十五年。为公少止。起舞属公公莫起。风里银山。摆撼鱼龙我自闲。
明月如冰,乱云飞下斜河去。旋呼艇子载箫声,风景还如故。袅袅余怀何许。听尊前、呜呜似诉。近年潮信,万里阴晴,和天无据。有客秋风,去时留下金盘露。少年终夜奏胡笳,谁料归无路。同是江南倦旅。对婵娟;君歌我舞。醉中休问,明月明年,人在何处。
远别欲无寐,细论谁有酒。今当作剧县,君意亦乐不。江湖吏道僻,岁月民劳久。救之敝精神,自爱终袖手。要中名甚美,用意物所咎。君观兰桂林,余茂及樵槱。移根托客土,颜色非故有。赠言几满车,一字堪皓首。於焉但裁择,对越二三友。诸贤在当路,公论在众口。
悠悠万里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