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俗相看老尚新,交游千里更谁亲。
萧条身世聊安分,迂阔行藏懒徇人。
宦路竞羞关柝吏,劳生谁息利名身。
我惭抱瓮无机械,幽兴惟思水石滨。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后始出,歷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爲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爲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着书讲学,东南学者推爲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八年杨令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简称光绪本)等。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併附于卷末。
《次韵安礼见寄》是宋代诗人杨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际关系的思考与感慨。
诗意:
《次韵安礼见寄》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风俗的观察和对人际交往的思考。诗人感叹世事变迁,人们对新事物的追求,但却很少有人真正亲近。作者自谦自己的境遇平凡,过着安于现状的生活,不和世俗追求名利的潮流同流合污。他表示官场上的行为不端的人令人羞愧,而劳碌奔波只为名利的生活又何足为道。作者以自己不谙世故、不追逐权势的态度,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与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的一番思考。诗中的"末俗相看老尚新,交游千里更谁亲"表明作者对于追逐新潮事物的人们持有一定的保留态度。他认为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新事物层出不穷,但真正能够相互理解、亲近的人却很少。作者对于追求名利的生活方式保持着一种疏离的态度,他认为这种生活方式虽然能够获得表面的利益,但却无法获得内心的满足。相比之下,他更喜欢宁静自然的山水之间,体味幽兴。
通过这首诗,杨时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于自然山水的向往。他将自己视为一个平凡的人,不愿随波逐流,不愿追逐虚名和权势,而是更愿意在思考和感悟中寻找内心的宁静。这种对于内心追求的表达,给人一种深远的思考和超越现实的启示。
秋风清,秋月白,秋水共长天一色。不是心外境,亦非目前法。可中一见便知归,平步广寒攀桂枝。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我鬓忽已白,君颜非复朱。花前一杯酒,不乐复何如?暮看枝上花,已觉不如早,富贵当及时,吾辈奈何老!我歌君起舞,竟日为君留。安知花无情,不解替人愁。长安二三月,花满上林中。祝君早得意,归辔听璁珑。
垂垂白发老相催,末路崎岖毂又推。万里备更霜雪苦,十年重入瘴乡来。休思往事骖鸾去,恍类前身化鹤回。行尽潇湘春林脉脉,故人惟有道边梅。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终日擘桃穰,人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五更催发船无限,及此风收浪不生。何事渔舟亦争进,始知为利总营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