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雪少曾栖瓦白,怪来浩浩拥寒滨。
严威故作敝裘厄,淡彩潜催幽幌晨。
眼观醉中迷有色,心华净处照无垠。
摇松旋拾晶荧煮,已觉肥生齿颊津。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白水雪梅二诗》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闽雪少曾栖瓦白,
怪来浩浩拥寒滨。
严威故作敝裘厄,
淡彩潜催幽幌晨。
眼观醉中迷有色,
心华净处照无垠。
摇松旋拾晶荧煮,
已觉肥生齿颊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雪后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这个景象的感受和思考。
诗词开篇写道,闽地的雪少有机会停留在白色的屋顶上,却奇怪地来到了寒冷的海滨。这里通过雪的少有和奇特来强调雪的珍贵和意外性,为接下来的描写铺垫了基调。
接着,诗人以严寒的形容词来描绘自己的境遇,故作破旧的皮袍披在身上,表达了他的贫困和窘迫。然而,淡淡的色彩却在黎明时分透过窗帘轻轻地照耀进来,这一景象让他的内心感到欣慰和宁静。这里通过对比贫困的外在条件和内心的宁静来突出内心的富足和清净。
随后的几句描述了诗人的视觉和心灵状态。他的眼睛在醉意中看到的景色迷离不清,有种迷幻的色彩。他的心灵在宁静的环境中达到了纯净的境界,映照着无边无际的广阔。这里通过对视觉和心灵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内心境界的体悟和感受。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摇动松树,拾取松果,将其煮熟后品味的情景。松果的晶莹和煮熟后的香甜让诗人感到满足和享受。这里通过对松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细小事物的欣赏和对美好事物的感激。
整首诗词以雪后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境界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贫困环境下内心富足和对美好事物的感激之情。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的感悟和情感,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去岁龙城乐事多,楼头乞巧傍青娥。今年织女知何处,不见星郎送渡河。
贞惠文子升士,睿圣武公好贤。晏平仲狐裘一,齐景公驷马千。
君不见流金铄石气如焚。巫祝并祷天不闻。滂霈一雨洗乾坤,肤寸而合山中云。又不见疾雷契山风助势,八表同昏天地闭。峰头一抹敛归云,赫日当空鬼神避。祗今岁杪雪霜馀,得向岩前自卷舒。等閒且伴幽人宿,明日春回须雨足。
老来屏人事,北窗寄高眠。飘飘御风远,银阙开九天。虎豹不见嗔,岂予有仙缘。玉座覆红云,香炉霏紫烟。黄冠立小兆,冉冉导我前。下土蚁虱臣,微衷怀欲宣。兵戈幸休息,饥馑方连绵。洪惟大生德,寔制水旱权。愿言回哀眷,与世苏倒悬。皇灵闵臣请,曰其启丰年。再拜谢阙下,回飚
痴儿官事苦相临,每到蓬莱慰赏心。一水萦湖连海去,片云带雨入山深。自怜老客从渠晚,喜有诗翁到此寻。中外升沉政悬绝,强抽荒思续高吟。
翠萼凌晨绽,清香逐处飘。高低临曲槛,红白间纤条。润比攒温玉,繁如簇绛绡。尽堪图画取,名笔在僧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