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程公辟暮春》

日日寻春春欲还,园林游兴未应阑。
间关莺啭冲牙韵,烂漫花开历绿团。
须信马蹄随处健,肯教金盏暂时乾。
休惊节物频更换,适意欢娱定一般。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次韵程公辟暮春》是苏颂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天的脚步日渐临近,我每日都在寻觅春天的踪迹,但春天似乎还未完全降临,园林中游人的兴致也尚未消散。

春天的声音穿过间隔的山关,莺鸟在其中啭鸣,它们的歌声如牙韵一般婉转动听。五彩斑斓的花朵开放在青翠的团簇中,给人一种繁茂的美感。

我们应该相信马蹄会带来健康和活力,愿意让金盏暂时干燥。不要惊扰节令频繁更替的自然界,应该适意地享受欢娱,保持心境的稳定。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征程,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期待。诗中展示了春天的迹象,如园林中的游人、莺鸟的啭鸣、花朵的盛开等,以及对春天的喜悦之情。诗人呼吁人们要保持平静的心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过分干扰自然界的运转。整首诗词以平和、舒缓的语调,传递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感慨和欣喜,展示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这首诗词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苏颂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生机和美好的春天世界,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满足。

  • 《独觉》

    檐滴萧萧静,微凉午睡宜。莺簧有余韵,蚁穴不多时。篆尽回风灭,花阴晚日移。觉来无一事,追梦续新诗。

  • 《自次前韵酬马奥诸丈见和》

    久别形容改,相逢涕泪收。少陵歌里哭,元亮饮中忧。岩瀑和冰下,溪楂避石流。故园春早动,归计莫悠悠。

  • 《再次韵计教授》

    糟丘尽醉国人狂,谁似东家礼义乡。万卷短檠磨岁月,一生寒砚敌水霜。饭牛坐待扶桑白,战马初归塞草黄。奏牍三千君未晚,殿帏正要上书囊。

  • 《吴甥遗灵壁石以诗还之》

    閒居百封书,总为一片石。窗中列远岫,所欠者灵壁。吴甥手持来,知向何许得。铿锵发金声,温润见玉色。诸峰扫空翠,一水界山白。嵁岩出其间,如月挂虚碧。坐令所珍藏,不作一钱直。吾虽甚爱之,子亦有此癖。归与霅溪旁,从汝旧知识。欲去复迟迟,摩挲遂移刻。

  • 《一甲子前与济源李綦仪之游从赣上今其婿谢幼》

    早向短李客南康,晚识渠家玉润郎。自笑头颅并目睫,依然如鼠复如麞。

  • 《题清头陀》

    头陀独宿寺西峰,百尺禅庵半夜钟。烟月苍苍风瑟瑟,更无杂树对山松。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