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如草木顺阴阳,附火重裘百日强。
渐喜微和解凝烈,半酣起舞意仓忙。
吾兄去我行三腊,千里今宵共一觞。
世事只今人自解,苦寒须尽酒如汤。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次韵仇池冬至日见寄》是苏辙写于宋代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身如草木顺阴阳,
我身如同草木一样,顺应着阴阳的变化,
附火重裘百日强。
冬天寒冷,我穿着厚重的衣袍百日也难以消除寒意。
渐喜微和解凝烈,
渐渐地,我开始喜欢微和的气候,它解除了严寒的强烈,
半酣起舞意仓忙。
我半醉地起舞,意思匆忙,兴奋不已。
吾兄去我行三腊,
我的兄弟已经离开,我已行走了三个冬至,
千里今宵共一觞。
即使相隔千里,今夜我们共饮一杯酒。
世事只今人自解,
现在人们已经明白了世事的真相,
苦寒须尽酒如汤。
在这严寒的冬天,我们要尽情畅饮,酒如同热汤一样。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冬至日的思考和感慨。他以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来比喻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描述了自己在严寒冬天中的体验和心境。然后,他提到了与兄弟分别的情景,但通过共饮一杯酒,表达了兄弟情义的坚定和不变。最后,他表达了对世事的洞察和对苦寒冬季的豁达态度,鼓励人们要以喜悦的心情面对困难和挑战。
整首诗词以简洁、寓意深远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人情的思索,展现了他对自然、亲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通过对冬至的描写,苏辙在诗中传达了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情感,并呼吁人们在寒冷的冬季保持热情和喜悦。
庭院春日迟,风回翠鸾舞。谁倚玉阑干?摇动燕脂雨。
俗情如絮已泥沾,因病偷闲意属厌。鹏鷃相安无可笑,熊鱼自古不容兼。灰藏榾柮多时暖,雪压蔓菁满意甜。温饱闭门吾事办,异时书判指如签。
碧港虽通邑,红尘不到门。桑麻唐社门,鸡犬晋桃源。山远云千点,天宽月一轩。居人非隐者,吾欲叫东园。
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垧林。饮饯野亭馆。分袂澄湖阴。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回塘隐舻栧。远望绝形音。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病起复惊春,携筇看野新。水边逢钓者,垅上见耕人。访彼形容苦,酬予家业贫。自惭功济力,未得遂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