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案青山云气腾,天将隙地养无能。
窗扉迎署梅将溜,虚市无人冷欲冰。
寂默忘言惭社燕,毰毸困睡比春鹰。
深知大府容衰病,复值年来蚕麦登。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次韵答人见寄》是苏辙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封案青山云气腾,
天将隙地养无能。
窗扉迎署梅将溜,
虚市无人冷欲冰。
寂默忘言惭社燕,
毰毸困睡比春鹰。
深知大府容衰病,
复值年来蚕麦登。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回答某人来信的一首应诗。诗中描绘了一幅青山环绕、云气腾腾的景象,表达了苏辙对自然景色的赞叹。接着,他描述了天地间的和谐之美,将天地相辅相成的情景与自己的无能相对照。苏辙以窗户和门扉迎接信件,暗示着他对友人来信的期待。然而,他所在的地方虚市冷清,没有人来往,形容了他处境的孤寂和冷落。他感到羞愧,自觉沉默寡言,比喻自己像府中的燕子一样无声无息。他的心境如同羽毛困顿的春鹰,深知自己的衰病。最后,他提到蚕麦登场,指的是蚕丝和麦子的丰收,表达了对农事的关注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示了苏辙的情感和思考。他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比和借景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境。描绘了青山云气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天地和谐的赞叹。然而,他又以自己无能的状态对比这一壮丽景色,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无力感。他通过描写虚市冷清、寂默忘言等形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沉默。最后,他以蚕麦登场的形象,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对农民劳动的敬意。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苏辙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乐国久容人避乖,非窝何以状清怀。则予岂敢窥高躅,天险能升不用阶。
胡虏昔何在,遥闻将士讹。何曾亲吉甫,遽欲夺蓬婆。浪议轻痈溃,成功幸石磨。未知廊庙计,终始果如何。
筮仕西州佐邑时,高才不厌簿书卑。清修与众初难合,真节当朝晚始知。谏苑尘埃多旧藁,佛宫粉绘有生祠。与君家世重重契,祖奠灵车涕满颐。
鸣鸠将雨过东林,细草青郊望转深。润入土膏春脉脉,暝含山色昼沉沉。寻花问柳游人兴,荷锸扶犁野老心。见说帝城多景物,春晴未必胜春阴。
山源夜雨渡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千年万年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玉雪明人眼,森然膝下郎。原流知衮衮,诵读听琅琅。有子若何慕,他年我曾量。原崇诗礼训,勿近利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