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曾寻紫翠堆,转头非旧几年来。
僧檐蔓草几成树,佛座莲花半缬苔。
忽自吟边飞锡到,再从空里把山开。
江湖总是风光地,应世因缘第一回。
《次韵戴帅初赠铜山寺主僧若珣》是宋代陈著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忆昔曾寻紫翠堆,
回忆起曾经寻找过的美丽景色,
转头非旧几年来。
但转眼之间,这些景色已不再是从前的样子。
僧檐蔓草几成树,
僧寺的屋檐上爬满了蔓草,几乎变成了树,
佛座莲花半缬苔。
佛像的座位上莲花已被苔藓覆盖了一半。
忽自吟边飞锡到,
突然间,我自己在吟诗的同时飞向锡山(铜山寺所在的山),
再从空里把山开。
然后,从空中俯瞰着山峦的蜿蜒。
江湖总是风光地,
江湖之间总是有美丽的风景,
应世因缘第一回。
因着对世事的应对和缘分,这是第一次。
这首诗词描绘了陈著在回忆往事的同时,发现了寺庙的变化和自己的变化。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写寺庙的蔓草和佛座上的苔藓,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变迁。最后,诗人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吟诗,将视野拓展到了空中,俯瞰整个山峦的壮丽景色。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与人事变迁相结合,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江湖风光和世事因缘的赞美。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陈著的诗意和对美的追求,给人以深思和赏析的空间。
一棹无情度碧湘,行行不脱水云乡。旗亭少饮村醪薄,田舍新炊晚稻香。箫鼓远来朝岳去,包笼争出趁虚忙。涂人有愧黄居士,十载看经不下堂。
人静蛩喧天欲霜,不眠独自步风廊。闲看月走仍云走,知是云忙复月忙。
故国五千里,孤帆四十程。客怀偏浩荡,乡梦不分明。万折河流曲,三更斗柄横。不眠方宴坐,野寺又钟声。
雪屋弹琴泛作声,寂无人语纸窗明。倦游识破诸缘妄,心与梅花一处清。
几日卧南亭,卷帘秋月清。河关初罢梦,池阁更含情。寒露润金井,高风飘玉筝。前年共游客,刀笔事戎旌。
帘幕重重护烛枝,碧阑干外雨如丝。轻衾小枕乍寒时。弦谱相思鸾柱涩,梦愁远别麝熏微。昨宵新病酒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