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前樽酒泻尖泥,痛饮仍欣客到齐。
竹外一枝青更好,水边疏影动还迷。
醉醒正值微风入,酬唱何妨素魄低。
闻说归舟阳羡去,应容酬别为烹鸡。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董令升梅花》是宋代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花前樽酒泻尖泥,
痛饮仍欣客到齐。
竹外一枝青更好,
水边疏影动还迷。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在花前品酒的情景。他倒出酒来,酒液像尖泥一样流淌。他痛快地痛饮,仍然欢欣鼓舞,因为客人纷纷到齐。在竹林外,一枝嫩绿的梅花显得更加美好,水边的稀疏影子动态变幻,令人迷恋。
醉醒正值微风入,
酬唱何妨素魄低。
闻说归舟阳羡去,
应容酬别为烹鸡。
诗人在醉醒之际,微风吹入。他酬谢之歌声何妨素净平和。听说董令升已经乘舟归去了,他应该回应这次离别,以准备烹制鸡肉来招待他。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梅花盛开时共饮的情景。通过花前饮酒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情的赞美。整首诗以梅花为背景,以酒作为情感的媒介,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真挚。同时,诗人以寥寥数语,展示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生活的享受。通过诗词的流畅节奏和清新意境,读者可以感受到梅花盛开时的静谧与美好,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谁使霓裳逞细腰,随风尽日袂飘飖。飞花却讶春将遍,舞片还惊易销。看熟似同鸥过渚,兴仙刚道鹤冲霄。吟成谁与相酬酢,赖有疏梅伴寂寥。
後夜溪山雪,临门望子猷。莫因清兴尽,半道却回舟。
上下各有分,同质实异支。要用固尔先,当念扶我危。我刖尔独安,何以幸华夷。且愿缩袖间,操执自有时。
骄虏乘秋下蓟门,阴山日夕烟尘昏。三军疲马力已尽,百战残兵功未论。阵云泱漭屯塞北,羽书纷纷来不息。孤城望处增断肠,折剑看时可沾臆。元戎日夕且歌舞,不念关山久辛苦。自矜倚剑气凌云,却笑闻笳泪如雨。万里飘飖空此身,十年征战老胡尘。赤心报国无片赏,白首还家有几人。
客舍潭州又一春,花时风雨困频频。欲知夏木扶疏处,好挂陶翁洒酒巾。
西城永夜灵鼍鼓,北寺五更青石钟。九牧何时官事了,三英聊喜故人逢。甲庚定处君无让,蹀躞归时我请从。从却睡魔通夕语,明窗茗粥不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