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陌净无车马尘,不须移槛损天真。
凡花俗草败人意,怅望烟云缥缈人。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巖,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爲《紫巖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杜若川春日杂兴集句二首》是宋代于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九陌净无车马尘,
不须移槛损天真。
凡花俗草败人意,
怅望烟云缥缈人。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宁静清幽的春日景象。街道上没有车马的烦扰,不需要移动栏杆来破坏天然的纯真。尘嚣被远离,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真实和宁静。然而,作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丝若有所失的忧愁。他眺望着远处的烟云,感觉它们如此飘渺,仿佛有一些珍贵的东西在其中消失了。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受。诗中的九陌净无车马尘,形象地描述了宁静的街道,给人一种宁静和纯真的感觉。作者以天真的心境来观察自然,认为不需要人为的干预,自然本身就是最美的。然而,诗的后半部分透露出一丝忧愁和失落。凡花俗草败人意,表达了对世俗之物的不满和失望。怅望烟云缥缈人,通过对烟云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迷离和虚幻的感觉,似乎有一些珍贵的东西在其中消失了,使人心生惆怅。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象为背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作者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对繁杂世俗的厌倦和对纯真自然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流逝时光和人事无常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带给读者一种宁静和淡泊的美感,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江边日日强登台,越柁吴樯久不来。投迹东巴留万里,侧身南极望三台。公朝遣使丁年去,丞相疏恩甲第开。圣主得贤如作颂,微臣愧乏子渊才。
新妆面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松门包土囊,石径驻尘鞅。征途悄愁辛,意豁金利爽。鼓钟殷林际,堂殿爽磴上。有亭依后罔,极眺一何郎。海光混苍碧,云思浮渺漭。良久空雨霏,风泉谷交响。岩龛寄禅迹,古佛瞻刻象。更欲步层巅,荒烟晚迷罔。
路始阴山北,迢迢雨雪天。长城人过少,沙碛马难前。日入流沙际,阴生瀚海边。刀镮向月动,旌纛冒霜悬。逐兽孤围合,交兵一箭传。穹庐移斥候,烽火绝祁连。汉将行持节,胡儿坐控弦。明妃的回面,南送使君旋。
徽音来景毫,盛事耸吴乡。上象三台照,高文五色章。纯如登乐府,渊若测天潢。寒谷春重煦,幽宫草特芳。感知心似血,思报鬓成霜。新定惭无惠,姑苏惜未康。尧汤馀水旱,刘白旧风光。北阙云霓远,南园橘柚荒。愿闻歌画一,敢议赋长杨。碌碌嘲须解,循循教弗忘。迹甘荣路外,情寄
屋角篱尖竹树阴,可怜用尽许机心。凝身不动如无物,顿网轻摇试有禽。丝贯日华明五色,戏随风舞忽千寻。看渠经纬来还去,忘却摧隤立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