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可林壑,诸公自烟霄。
缅怀归耕归,底用招隐招。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次韵方蒙仲高人亭》是宋代方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子可在深山幽谷之间,而诸位仁人志士却云游天空之上。我追念着归耕的生活,而你们则追求隐逸的境界。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方岳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思考和选择。他认为,老子(指自然生活)适合居住在深山幽谷之间,而那些仁人志士们却追求高高在上的天空。方岳回忆起自己过去的归耕生活,并认为隐逸的境界也有其独特的魅力。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老子和仁人志士的生活方式,展现了作者对于不同境遇的思考和观察。老子象征着归隐的生活,追求与自然相融合,享受宁静与自由;而仁人志士则追求更高的境界,追寻名利和社会地位。方岳将自己的选择归结为归耕和招隐,表达了对于平淡、宁静生活的向往,并在隐逸的境界中寻求一种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这首诗词以简洁、朴素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思考和抉择,既有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于仁人志士的理解。通过描绘不同境遇下的生活状态,诗人展示了自己对内心追求的思索,并以此表达了对于平静、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珍视。
诗翁雅镇玉溪山,褒玺飞来玉节还。为报佳音天日近,南薰殿里正催班。
舟在中流进退难,发虽种种此心丹。死为元亮终书晋,生是留侯本事韩。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日日看。
雨送寒声满背蓬,如今真是荷鉏翁。可怜遇事常迟钝,九月区区种晚菘。
两年作县越江湄,回首乡关未得归。华发又惊佳节换,青云堪叹故交稀。山村细雨梨花发,茅屋东风燕子飞。潦倒不须嗟薄宦,且将樽酒送斜晖。
贫不攻九嶷玉。倦不憩三危峰。九嶷有惑号。三危无安容。美物标贵用。志士励奇踪。如何祗远役。王命宜肃恭。伐鼓功未着。振旅何时从。
沉疴旷十旬,还过直城闉。老马犹知路,羸童欲怕人。久隳三径计,更强百年身。许国将何力,空生衣上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