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近古城心自幽,箪瓢足用更何求。
莺飞旋趁春风出,龙卧终闻莫雨搜。
科第联翩收甲乙,乡闾惊怪问因由。
隐君淡泊无人识,长夏一衫冬一裘。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次韵傅宏推官义方亭》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居住在近古城心里自然幽静,
简朴的生活用箪箩和瓢瓶已足够,
黄莺在春风中翩翩飞舞,
龙卧在深谷也能听到潺潺雨声。
科举考试选拔才俊接连不断,
乡里的人们惊讶地询问原因。
隐居的君子淡泊名利无人知晓,
长夏用一件薄衫过冬用一件皮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辙隐居在近古城中的生活情景。他以淡泊名利的态度过着简朴的生活,用简单的箪箩和瓢瓶满足了自己的物质需求,不再追求更多。诗中描述了春天黄莺飞舞的场景,以及即使隐居在深谷之中,仍能听到雨声的奇妙境界。苏辙还提到科举考试中有人才接连被选拔,引起了乡里人的惊讶和好奇。最后,诗人以隐君淡泊无人识、长夏一衫冬一裘的描述,表达了自己清贫而不求名利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新的描写展现了苏辙隐居生活的情景和他对清贫淡泊的态度。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黄莺飞舞和龙卧听雨,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中的科举和乡闾反映了社会的繁忙和喧嚣,与苏辙隐居清贫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诗以隐君淡泊无人识、长夏一衫冬一裘的形象,突出了苏辙对名利的淡漠态度和对简朴生活的坚守。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浮华和名利的超脱态度,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翠盖不西来,池上天池歇。冉冉池上烟。盈盈池上柳。生贵非道傍,不断行人手。(张为《主客图》)。
兑悦无如会友朋,况多吟咏思飞腾。埙篪雅正无它间,孔翠光华不自胜。好事僮儿歌已远,争传牋纸价还增。群居岂弟吾儒行,邹鲁风流喜重兴。
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爱日。报疏梅动意,春前呼得。书栋晓开寿域。度百和温馨,霜华无力。斑衣翠袖,人面年年照酒色。环四座、璧月琼枝,恍然江县拟乡国。闻道抚、东岩旧迹。又殊胜、谢家清逸。知与桃花笑了,定何似青鸟,层城消息。他年妙高峰上,优昙会堪折。拥轻轩、未妨游戏,看取朱轮十。
数月卧城郭,兹晨历郊原。林莺语声近,陂鹭背影翻。稻栽已遍亩,桑采无剩园。因行一欣尔,送友重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