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答梵才见贺忝承旨之作》

玉署重来访旧游,蟠桃熟遍碧城秋。
不知身是真仙未,上到鳌山最上头。

作者介绍

某闻望之补郡,常雅意于本朝;长孺爲郎,每注情于禁闼。皆欲恢明景化,徽序懿纲。宣硕惠于政经,奉清光于昼接。前闻尽在,茂躅可徵。恭惟学士淑问熙朝,英猷秀世。颁条列土,重季布之股肱;陪议外庭,凑吾丘之智略。果膺绿诏,入觐紫宸。盖丕绩以上闻,表清衷之弥属。饬东方之骑,飞鞚载严;趣舍人之装,輶轩既御。而某夙叨恩纪,敢嘿颂声。才愧巴人,莫预弥高之唱;惠同嘉树,愿赓勿剪之谣。谨斋沐成七言四韵送行诗三章,缮写捧诣客次,祗候陈献。理非逮意,言且无文,甫成怫悦之辞,少系中和之作。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是宋代诗人宋祁所作,题为《答梵才见贺忝承旨之作》。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玉署重来访旧游,
蟠桃熟遍碧城秋。
不知身是真仙未,
上到鳌山最上头。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重返旧地游玩的情景。蟠桃成熟的秋天,整个碧城都充满了丰收的气息。然而,诗人并不确定自己是否已经成为真正的仙人,他渴望能够登上鳌山的最高处,以寻求更高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和思考。诗中的玉署和蟠桃都是仙境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对于仙人境界的向往和渴望。诗人对于自己是否已经达到真仙的境地表示怀疑,这体现了他对于自身修行的不断追求和反思。最后一句诗中的鳌山最上头,象征着更高的境界和更深的修行,诗人希望能够登上这个最高点,达到更高的境界。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求,展现了他对于仙境和修行的向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与郑检法庄贤良往三山访陆提举不值》

    好客汉内史,著书蒙漆园。肯从一先生,共访三神山。行循古塘步,步入青林间。不见荷篠人,但与二子言。非干海风引,意足我自还。古来剡溪上,兴尽明月天。亦有好事人,稽山回酒船。兹游虽不逢,赖古多此贤。作诗解严郑,相视各欣然。

  • 《题史寿卿二画》

    香草何时号水仙,翠翘罗袜步蹁跹。风标宜作梅花伴,不入离骚亦偶然。

  • 《记春水多红雀传云自新罗而至道损得之请余赋》

    赤羽异蒿鷃,来自东夷国。群集成皋间,翩翩皆一色。举臆发朱砂,为瑞应火德。穿屋彼非类,啄粟惭与食。清声殊啁呼,所蓄每陋逼。应当放之去,重展万里翼。

  • 《高枕》

    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偶亡塞马宁非福?太察渊鱼恐不祥。每与诸儿论今古,常思百世业耕桑。危机正在黄金印,笑杀初心缪激昂。

  • 《舟中望罗浮山》

    罗浮元不是罗浮,自是道家古蓬丘。弱水只知断舟楫,葛仙夜偷来惠州。罗浮山高七万丈,下视日月地上流。黄金为桥接银汉,翠琳作阙横琼楼。不知何人汗脚迹,触忤清虚涴寒碧。天遣山鬼绝凡客,化金为铁琼为石。至今石楼人莫登,铁桥不见空有名。玉匙金龠牢锁扃,但见山高水冷冷。

  • 《赤壁赋中四句·用之不竭》

    白璧黄金杀五侯,只堪挥斥不堪留。柳风梧月窗前草,此兴江河日夜流。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