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说羁怀老更慵,淮山入梦碧丛丛。
一尊醽醁人将别,三叠阳关曲易终。
此去若无鸿雁信,相望未免马牛风。
耘云钓月平生事,我亦谋归古歙中。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歷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爲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爲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着作佐郎。五年,爲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爲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韩毅伯别许宣教》是宋代王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自述羁怀老更懒,
淮山入梦绿丛丛。
一尊美酒送离别,
三番离别曲终难。
离别之际若无鸿雁传信,
相望间难免马牛风尘。
耕云钓月,是我平生的志向,
我也打算回到古歙中去。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王炎对离别的感慨和归乡的思念之情。他自称自己的思绪困顿、年岁渐长,对离别感到疲倦。他在梦中想到了淮山的青翠景色,使他更加思念离别的对象。他举起一杯美酒送别,但三次离别的曲调终究无法轻易结束。在离别的时刻,如果没有鸿雁传递信息,相互之间的期望难免会受到马牛奔走和尘土飞扬的困扰。作者以耕云和钓月来象征自己的人生志向,表示他打算回到古老的歙县。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离别和乡愁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归乡之路的向往。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情怀融入其中。诗词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淮山和绿丛,以及动物的形象,如鸿雁、马牛和风尘,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效果。最后,作者以耕云和钓月来象征自己对平静宁静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回归到古老的歙县,寻找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离别和归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安宁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也展现了王炎独特的艺术风格,给读者带来了深思和共鸣。
试问田中有几人,插锹叉手意分明。可怜不逐南山去,撒手归家罢问程。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灯光渐比夜来饶,人海鱼龙混暮潮。月照梅花青琐闼,烟笼杨柳赤阑桥。钿车过去抛珠果,宝骑重来听玉箫。共约更深归及早,大家明日看通宵。
三载施为,十全八九,有些未及功圆。不曾行疏,所惠自然钱。也不修斋动众,一麻麦、任润灵田。非外觅,无中造化,有口妙难言。道传。明易象,倒颠光运,天地之先。觉无形应物,非?中边。清静金婴玉姹,虚无里、汞结灵铅。六铢挂,大罗归去,重受玉皇宣。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