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无锦幄翠帘垂,匝树胆灯正赫曦。
共惜月华方满夜,更当秋色中分时。
乌皮几稳风侵鬓,白玉楼高冷透肌。
千里浮云何处断,北来试问雁应知。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后受庞籍辟爲并州通判。召还爲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祐元年,拜左僕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謚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着多种。事见《东坡全集》卷九○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司马光诗十四卷,以《四部丛刊》影宋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即宋绍熙刊本,亦即绍兴二年本)爲底本,参校清干隆六年陈宏谋校刊《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陈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四库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无诗,分别据陈宏谋刊本补入。底本卷六《又和讽古》“海客久藏机”一首,与卷一《和之美讽古二首》之二重复,已删略。又辑得集外诗及断句,另编爲一卷。
《次韵和冲卿中秋胧月》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岂无锦幄翠帘垂,
匝树胆灯正赫曦。
共惜月华方满夜,
更当秋色中分时。
乌皮几稳风侵鬓,
白玉楼高冷透肌。
千里浮云何处断,
北来试问雁应知。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中秋夜的景象。诗人通过描写锦绣的帐幕和翠绿的帘幕,以及树上明亮的灯光,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他希望与他人一同欣赏满天的明月,同时也意识到秋天的美景转瞬即逝。诗人描述了自己的风华正茂,但风侵扰着他的鬓发,白玉楼高耸冷冽,透过肌肤。他思念千里之外的云彩,向北飞行的雁儿是否知晓他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而美丽的中秋夜景。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诗人展示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如锦绣的帐幕、翠绿的帘幕、明亮的灯光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还通过自身的感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远方的思念。整首诗词以中秋夜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和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思考。
我以官为累,君因病得衰。岂知成永诀,不及待归期。遣至书来疾,赍回药去迟。余生来日短,终不免深悲。
三尺青青古太阿。舞风斩碎一川波。长桥有影蛟龙惧。流水无声昼夜磨。两岸带烟生杀气。五更弹雨和渔歌。秋来只恐西风起。销尽锋棱怎奈何。
谁识飞竿巧艺全。儿童群戏艳阳天。十分险处却安然。海燕舞空萦弱絮,岭猿连臂下层颠。算来真个肉飞仙。
交盖才倾便语离,绝怜立马送君时。梅花未必堪相寄,待倩邮筒寄小诗。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圣择狂夫言,俗信老人语。我有老狂词,听之吾语汝。吾观器用中,剑锐锋多伤。吾观形骸内,骨劲齿先亡。寄言处世者,不可苦刚强。龟性愚且善,鸠心钝无恶。人贱拾支床,鹘欺擒暖脚。寄言立身者,不得全柔弱。彼固罹祸难,此未免忧患。于何保终吉,强弱刚柔间。上遵周孔训,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