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拂人衣絮扑头,红英满地绿阴稠。
残春举目多愁思,休上迢迢百尺楼。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后受庞籍辟爲并州通判。召还爲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祐元年,拜左僕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謚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着多种。事见《东坡全集》卷九○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司马光诗十四卷,以《四部丛刊》影宋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即宋绍熙刊本,亦即绍兴二年本)爲底本,参校清干隆六年陈宏谋校刊《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陈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四库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无诗,分别据陈宏谋刊本补入。底本卷六《又和讽古》“海客久藏机”一首,与卷一《和之美讽古二首》之二重复,已删略。又辑得集外诗及断句,另编爲一卷。
《次韵和复古春日五绝句》是宋代司马光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燕拂人衣絮扑头,
红英满地绿阴稠。
残春举目多愁思,
休上迢迢百尺楼。
中文译文:
燕子掠过人的衣袖,细碎的絮毛扑打着头顶,
红色的花瓣铺满地面,绿荫浓密。
残余的春天,抬头望去,心中充满忧愁思绪,
不要再上那高高的百尺楼了。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燕子飞过时,它们的绒毛会拂过人的衣袖,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地面上铺满了红色的花瓣,绿荫也很浓密。然而,尽管春天还未完全过去,但作者的心情却充满了忧愁和思绪。最后,他劝告自己不要再上那高高的百尺楼,可能是因为他觉得那里的景色再美也无法改变他内心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日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思绪。燕子拂过人的衣袖,红英满地,绿阴稠密,这些细节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然而,作者通过“残春举目多愁思”的表达,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愁和烦恼。最后一句“休上迢迢百尺楼”,表明作者不愿再上高楼,可能是因为他觉得无论怎样的美景都无法改变他内心的忧愁。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流年五十前,朝朝倚少年。流年五十后,日日侵皓首。非通非介人,谁论四十九。贤哉蘧伯玉,清风独不朽。
不赋杜鹃三十秋,今愁不比昔时愁。杜鹃岂是催春去,为见春来啼不休。
沩水闻贞媛,常山索锐师。昔忧迷帝力,今分送王姬。事等和强虏,恩殊睦本枝。四郊多垒在,此礼恐无时。
出门处处皆桃李,我独呻吟一室中。只道有诗敺疟鬼,谁知无檄愈头风!
不问人间事,连年鸟外居。白云吟次见,青壁醉来书。扫石秋苔駮,开窗夜月虚。于时已无念,生计有樵渔。
岁月蹉跎发已丝,埋头自笑有书痴。故人倘解怜清好,归去山记补缺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