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溜轻舠掠晚沙,时时波底碎秋霞。
清阴十里堪乘兴,疑到江东安道家。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诗词:《次韵和吴侍郎东城泛舟》
朝代:宋代
作者:宋庠
放溜轻舟掠晚沙,
时时波底碎秋霞。
清阴十里堪乘兴,
疑到江东安道家。
中文译文:
轻盈的舟子放下轻舟,在晚霞的映照下划过沙滩。
时刻间,船底的波涛打碎了秋天的霞光。
这十里清幽的景色令人陶醉,仿佛来到了江东的安宁之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在东城泛舟的景象。诗人以简洁而流畅的语言,描绘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
首先,诗中的舟子放下轻舟,在晚霞的映照下,轻盈地划过沙滩。这一描写以动态的方式展现了舟船的轻巧和迅疾,让人感受到了舟行水上的活力。
其次,诗人提到船底的波涛打碎了秋天的霞光。这一描写通过波涛与秋霞的碰撞,形象地表达了景色的美丽和瑰丽。船底的波涛似乎在捕捉和破碎着秋天的光彩,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和震撼。
最后,诗人称这片清幽的景色为"疑到江东安道家",意思是仿佛置身于江东的安宁之地。这里的江东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片地区,被视为安逸与宁静的象征。通过这一比喻,诗人将泛舟的景象与江东的宁静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诗中景色的赏析。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景色的美丽和宁静,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受。通过描绘舟船的轻盈、波涛的碎秋霞,以及与江东的比喻,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色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宁静。
阻饥传播骨先寒,愁把台评子细看。赖有重霉三日雨,向来枯涸已弥漫。
落日重云下,哀哀闻子规。荆玉化为土,湘泪摧空枝。彼禽复何怨,岁岁号春时。春风自无情,众芳日夜衰。冉冉无终极,哀乐徒尔为。睇彼川上流,浩荡无前期。
苍茫一片谁能画,不着云烟态自殊。漠漠平田新雨后,悠悠芳草夕阳馀。水光低映浓如染,天影遥连淡欲无。可恨风尘栖易混,石桥人断竹萧疏。
数閒破屋压崔嵬,经月何人共酒杯。入耳了无门外事,关心惟访药中材。一山秋色连云暗,半夜风声夹雨来。欲向天台招贺监,未应容易拔船开。
江南桃叶齐,江北桃根低。各自擅风流,人情千载迷。桃花竟谁比,风雨日凄凄。
幅巾筇杖立篱门,秋意萧条欲断魂。恰似嘉陵江上路,冷云微雨湿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