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虎当关信不传,烧烟才上已回天。
驱除雾雨还朝日,畜缩涛波复二川。
夺目光华开秀句,堆场藁秸验丰年。
从今更上中和颂,少费将军九万牋。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次韵何子温祈晴二首》是宋代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九虎当关信不传,
烧烟才上已回天。
驱除雾雨还朝日,
畜缩涛波复二川。
夺目光华开秀句,
堆场藁秸验丰年。
从今更上中和颂,
少费将军九万牋。
诗意:
诗中描绘了几个意象,通过隐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期望。诗词的主题主要涉及政治、自然和文化等方面。
赏析:
这首诗词以隐喻和象征为手法,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期望。
首句“九虎当关信不传”,通过“九虎”和“关”来隐喻官场的腐败和权力的腐朽,意味着忠诚和正直的声音无法传达和被听闻。
第二句“烧烟才上已回天”,以“烧烟”象征着战争和动荡不安的局势,意味着刚刚上升的烟雾就已经笼罩了整个天空,暗示着国家的动荡和不稳定。
第三句“驱除雾雨还朝日”,以“雾雨”比喻着困扰国家的黑暗和混乱,而“朝日”则象征着新的希望和明亮的未来。诗人表达了对于扫除困难和迎来光明的期望。
第四句“畜缩涛波复二川”,通过“涛波”和“二川”来象征着国家的巨大挑战和问题。意味着这些问题不断涌现和积累,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困扰。
第五句“夺目光华开秀句”,描绘了新时代的光辉和希望。通过“光华”和“秀句”来比喻着文化和艺术的繁荣和辉煌,表达了对于文化复兴的向往。
第六句“堆场藁秸验丰年”,以“堆场藁秸”来象征着农业收获的丰盛。表达了对于社会繁荣和国家富强的期望。
最后两句“从今更上中和颂,少费将军九万牋”,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和平的渴望。借用“将军九万牋”来象征战争的代价和损失,寄托了对于和平的珍视和追求。
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诗词以简练而意味深远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表达了对和平、繁荣和文化复兴的期望。
蓬莱高阁凌浮云,天上图书奎壁明。荣河温洛龟龙呈,鲁壁汲冢科半行。森罗万目分纬经,大官供烹集群英。鲁鱼亥豕校雠精,垂签甲乙刻坚珉。怀素无量元崇名,唐兴百年人文成。大盗一炬甚秦坑,碑落人间如碎星,埋没草莽荆棘平。刊刻欲传千万龄,毁灭今与粪壤并。牧童敲击看火生,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南来飞雪如柳花,北归柳花如飞雪。乾坤代仄困羁旋,江山苍莽惊岁月。白云冉冉千里外,滴尽春林子规血。故人回首乱峰青,古堠斜阳照离别。
一痕如掐夕天涯,望转青林出没时。不是山高爱藏月,月光犹嫩怯人窥。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
新芋肥鸡菊正黄,君来定拟醉千觞。田家村巷都相似,须识门前两绿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