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介甫怀舒州山水见示之什》

皖上相逢昔少留,登楼隐几听鸣鸠。
山峰行处今何在,溪水流乘此有不。
就食四方甘不系,为生一世信长浮。
共知局促京沙里,回首当时始觉羞。

作者介绍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作品评述

《次韵介甫怀舒州山水见示之什》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令。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皖上相逢昔少留,
登楼隐几听鸣鸠。
山峰行处今何在,
溪水流乘此有不。

就食四方甘不系,
为生一世信长浮。
共知局促京沙里,
回首当时始觉羞。

中文译文:
往昔在皖地我们相遇,年少时曾在楼上静静听着鸣鸠。
如今山峰的所在何处?溪水的流动是否仍然如此?

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吃着四方的美食也无法安心。
为了生活而付出一生,却发现信念多变薄弱。
我们共同明白,在繁忙的京城和沙漠之间,
回首往事,方才感到惭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思考。首先,诗人回忆起与朋友在皖地相逢的往事,那时他们年少轻狂,登上楼阁静听鸣鸠的声音,展现了青春岁月的美好与宁静。然而,现在的山峰和溪水已经发生了变化,作者不禁怀疑这些美景是否还存在,暗示着岁月流转、事物变迁的无常性。

其次,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困惑和不满。他们不得不四处奔波以谋生计,尝尽四方美食却无法满足内心的追求。他们为了生活而度过一生,但却发现信念和追求的东西是多变而脆弱的,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对理想的追求。

最后,诗人指出自己和他人都明白在繁忙的都市和荒凉的沙漠之间,人们的生活局促不安,追求的东西往往与内心真正的需求相背离。回首往事,诗人开始感到羞愧,意味着他对过去的无知和年少时的轻狂有所反思。

这首诗词通过对青春回忆、现实生活和内心追求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同时,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生境遇的对比,传达了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更高层次价值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词既表达了个人情感,又折射出了社会背景下的普遍人生困境和追求。

  • 《金蕉叶(大石调)》

    厌厌夜饮平阳第。添银烛、旋呼佳丽。巧笑难禁,艳歌无间声相继。准拟幕天席地。金蕉叶泛金波齐,未更阑、已尽狂醉。就中有个风流,暗向灯光底,恼遍两行珠翠。

  • 《三将军歌并序》

    三将军,一姓葛,两姓陈,捐躯报国皆忠臣。英夷犯粤寇氛恶,将军奉檄守沙角。奋前击贼贼稍却,公奋无如兵力弱。凶徒蜂拥向公扑,短兵相接乱刀落。乱刀斫公肢体分,公体虽分神则完。公子救父死阵前,父子两世忠孝全。陈将军,有贤子;葛将军,有贤母。子随父死不顾身,母闻子死

  • 《沁园春(送王侍郎帅三山)》

    锦绣文章,圭璋闻望,碧落侍郎。昨履声渐近,星辰避次,竹符重剖,湖海生光。委羽天空,石桥水冷,每为众生时雨滂。君知否,是民心襦裤,吏胆冰霜。少须召入鹓行。也不念无人荷紫囊。有本朝曾旦,移春手段,旧家羲献,补月心肠。此去三山,却登八座,已准金瓯姓氏香。还朝处,

  • 《吕梁》

    吕梁三十仞,县水莫知源。雨歇山如沃,波狂岸欲翻。黄云扑古塞,青草织平原。最是关情处,秋霜一夜猿。

  • 《冬至后三日三首》

    梅柳有情态,江城过岁除。山村见霜橘,江市出寒鱼。谪久衣冠懒,身闲故旧疏。傍篱挑翠甲,忆我故园蔬。

  • 《题秋台诗卷》

    骚雅驰声历几霜,驾言拙嬾擅词场。登台甚矣秋容澹,得句依然风骨香。卷尽辞穷余古韵,笔精墨妙发潜光。此中境界真堪乐,枕上休贪南面王。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