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举除夜酒,稍消少年豪。
浮光寄流水,妙理付浊醪。
微阳未出土,大雪飞鹅毛。
试问冰霜劲,春来能久牢。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次韵景仁丙辰除夜》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数举除夜酒,稍消少年豪。
浮光寄流水,妙理付浊醪。
微阳未出土,大雪飞鹅毛。
试问冰霜劲,春来能久牢。
译文:
数次举起除夜的酒,稍稍消退了年轻人的豪情。
浮光寄托于流水,奇妙的理念沉淀于浊酒之中。
微弱的阳光还未升起,大雪中飞舞着鹅毛。
试问这冰霜的坚韧,春天来临时是否能长久地保持。
诗意:
这首诗词写道在除夜之夜,苏辙数次举起酒杯,感慨年轻人的豪情渐渐消退。他以浮光寄托流水,表达了自己奇妙的思想和理念沉淀于浊酒之中。诗中提到微弱的阳光尚未升起,大雪中飞舞的鹅毛象征着寒冷的冬天。最后,诗人询问冰霜的坚韧,想知道春天到来时这份坚持是否能够长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除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诗中的"除夜酒"象征着欢庆和年轻人的豪情,而"稍消少年豪"则暗示着岁月的流失和激情的消退。"浮光寄流水"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思想和理念被沉淀于平凡的生活之中,与流水一起传递下去。诗中的"微阳未出土"和"大雪飞鹅毛"描绘了冬天的景象,寒冷与坚韧的冰霜成为了春天到来的象征。最后,诗人希望能够问问冰霜的劲道,探讨人生的坚持和长久的意义。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而意味深远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激情消退和生命的坚持的思考。它以冬夜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于人生和人的追求的思考和疑问。同时,诗中所表达的追求真理和追求坚持的精神也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山程十日不见江,前日初逢黎渡水。牵车又到渠江畔,漾漾翻波意尤美。今朝嘉陵江水宽,危峰大石更巑岏。棹儿艇子呼晚渡,亦刜钲鼓推标竿。渡头枫绿蔷薇密,我宿山南雍城侧。细思青史什邡侯,君恩何似嗟来食。
眼底童乌已七龄,吾伊略亦记群经。丁宁莫就中书试,只可松边竹下听。
南枝梅信点冰妍。觉初度,得春偏。人物*堂仙。看才思、浑如*泉。悠悠往古,纷纷俗学,**绣空鲜。青鬓莫苍然。要折衷、陶家讲筵。
南威不敢斗丰神,除是杨家有太真。不语每怜犹想匹,无情谁信解留人。蕊心蝶粉粘金缕,叶尾蛛丝罥紫尘。莫笑百花开后发,懒随儿女共争春。
芳草初侵路,青梅已破枝。雨来鸠逐妇,日出雉求雌。莽莽江湖远,悠悠岁月移。老人观物化,隐几独多时。
又拚十日作山行,去路一程高一程。三十年游游未了,青山应笑白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