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床卧客笑元龙,弹铗无舆下舍中。
五马不辞分後乘,轻裘初许敝诸公。
随人射虎气终在,徒步白头心颇同。
遥想据鞍横槊处,新诗一一建安风。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次韵李豸秀才来别子瞻仍谢惠马》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床卧客笑元龙,
弹铗无舆下舍中。
五马不辞分後乘,
轻裘初许敝诸公。
随人射虎气终在,
徒步白头心颇同。
遥想据鞍横槊处,
新诗一一建安风。
诗意:
这首诗以诗人苏辙与李豸秀才相别为背景,表达了对友谊的思念和对豪情壮志的追求。诗中描绘了苏辙与李豸秀才相聚的情景,他们在小床上躺着欢笑,苏辙弹奏着铗(一种乐器),没有车马,他们就步行下舍而别。诗人不计较马匹的优劣,愿意与李豸秀才共乘一马,表达了对友情的珍重和不离不弃的承诺。他们一起去射虎,体现了他们的豪气和志向。虽然他们已经年过半百,但白发之上的心境相似,心志依然坚定。回想起当初驰骋在马背上,手握长矛的场景,他们心中涌动着建安时期文人的豪情壮志,他们希望用自己的新诗来继承和传承建安风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苏辙与李豸秀才的离别情景,展现了他们的豪情壮志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的小床、铗、马匹等形象具有鲜明的生动感,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绪。诗人坚持不分马匹,表达了对友情的坚定承诺,展现了诗人胸怀宽广、不拘小节的人格风貌。最后,诗人回想起过去的豪情岁月,表达了对建安时期的仰慕和对文学创作的追求,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承托和对自己创作的期待。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情款款的情感和豪放不羁的气势,展现了苏辙的诗人风采和对友谊、豪情、文学的追求。
君能为置后,此意不可忘。峣峣峙头骨,正好玉其相。
百辟欢呼降庭辰,金樽献酒愿千春。延年不假丹砂效,享寿全由圣德新。古物进来兼药鼎,画图呈处有仙人。君恩若赏歌诗意,应念甘泉待从臣。
楼台横复重,犹有半岩空。萝洞浅深水,竹廊高下风。晴山疏雨后,秋树断云中。未尽平生意,孤帆又向东。
环子受兵火涴,梅姬如玉雪清。二妃未免遗恨,三郎可煞无情。
鼻端栩栩师南华,脚步落落邱东家。一春多病守窗户,仰看蛛网粘杨花。
芦荻中间一港深,蒌蒿如柱不成簪。正愁半日无村落,远有人家在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