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林次中九日都下感事二首》

登高能赋属诗家,况值嘉辰对菊花。
乍感商飚流素龠,故摛鸿藻艳春华。
边关礼命行看至,淮海归期亦有涯。
早晚霜寒侵旅榻,又悬复帐换青纱。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次韵林次中九日都下感事二首》是宋代苏颂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九月的美好时节登高赏菊所感受到的情趣和感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登高赏菊的景象为主题,展示了作者对美景的赞叹和思考。诗人首先提到自己登高赏菊并能赋诗,暗示了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才华。接着,他谈及赏菊的时节正值嘉禾时节,也就是丰收的季节,菊花盛开,给人以喜悦之感。

作者随即提到自己突然感受到商飚流动的素龠,这里所指的商飚是指商风和商音,而素龠则是指乐器,暗示了作者对乐曲的感受。这种感受使他想起了古代盛世的荣华景象,即鸿藻之美和春华之艳。这里的鸿藻指的是君主的美德和才华,春华则是指盛世的繁荣和富饶。

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在边关执行礼仪使命,行走至此,感叹边关荒凉,边疆的使命和责任是无止境的。同样地,他也提到了他在淮海地区的归期,暗示了旅途的漫长和离别的痛苦。这里的淮海是指江淮之间的地区。

最后,诗人描写了旅途中的困苦,霜寒侵袭旅馆的床榻,又悬挂上青纱帐子。这里的霜寒是指秋天的严寒,暗示了作者身处陌生的环境,寒意侵袭的不适感。而青纱帐子则是指旅途中简陋的住处。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登高赏菊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叹和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他作为一位官员所承担的责任和离别的痛苦。通过对季节和环境的描写以及对过往盛世的怀念,诗人展现了对人生和时光流转的深刻思考。

  • 《和诸庵花光十梅颂》

    大化元无揀择,墨光随手高低。但得岁寒风度,自然处处皆宜。

  • 《采桑子》

    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歌罢还颦。恨隔炉烟看未真。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 《西江月》

    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葱茏,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 《清平乐(赠游簿侍儿)》

    长条依旧。不似章台柳。见客入来和笑走。腻脸羞红欲透。桃花流水茫茫。归来愁杀刘郎。尽做风情减尽,也应未怕颠狂。

  • 《郡阁阅书投壶和呈相国晏公》

    较量人世无穷乐,罗列平生未见书。聊奉投壶祭征虏,休言系剑马相如。画楼晚去闻寒角,缥帙看来落蠹鱼。日获诲言皆旧学,不惭贫贱带经锄。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书轩》

    雨昏石砚寒云色,风动牙签乱叶声。庭下已生书带草,使君疑是郑康成。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