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条围坐雪添瓶,侧理糊窗炽炭明。
常对图书堆四壁,却思裘褐胜双旌。
道心生后安休息,事局间来怕践更。
睡足定应输杜守,穷愁何必学虞卿。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次韵柳郎中二咏》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蒲条围坐雪添瓶,
细心整理,窗外炽炭明。
常对图书堆满四壁,
却思裘褐胜双旌。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的景象。诗人坐在蒲团上,周围是铺满了雪花的景象。他细心整理着自己的思绪,窗外明亮的火炭照亮了整个房间。他常常对着四壁堆满的图书,感慨万千,心中觉得温暖的裘褐胜过了双旌。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苏颂对于学问和功名的思考。蒲团围坐的情景象征着诗人的安逸和自由,而雪花和炽炭则暗示了冬日的严寒和温暖的火炉。诗人坐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对于学问和功名产生了思考和反思。
诗中提到的图书堆满四壁,表明诗人在学问上颇有造诣,他对于书本的热爱和阅读的勤奋可见一斑。然而,诗人却认为裘褐(指朴素的衣服)胜过双旌(指官位)。这表明诗人对于功名和地位有着不同寻常的看法,他认为朴素的生活和内心的平静比起功名利禄更为重要。
最后两句诗意呼应了诗人的内心态度。诗人说道:“道心生后安休息,事局间来怕践更。”他认为在追求道德和内心的平静之后,应该安心休息,不必过分追求世俗的事务。诗人还说:“睡足定应输杜守,穷愁何必学虞卿。”他认为适度的睡眠和充足的休息比起追求物质财富更为重要,贫穷和忧愁也不需要模仿虞卿这样的才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功名和生活的思考。通过对于蒲团、雪花、火炭和图书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内心平静和朴素生活的追求,与世俗的功名利禄相对立,展示了一种超然的态度和价值观。
长乐花枝雨点销,江城日暮好相邀。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连宛转桥。
内乡有园名天春,春时桃李如彩云。邑民携觞连帘幕,或歌或舞何欢欣。县尹中间意自若,直谓前世无古人。牡丹百品红与紫,华而不实徒纷纭。
渥洼龙种散云时,千里繁花乍别离。中有重臣承霈泽,外无轻虏犯旌旗。山川自与郊坰合,帐幕时因水草移。敢谢亲贤得琼玉,仲宣能赋亦能诗。
十二危楼百尺梯,飞飞丹凤五云齐。天垂翠盖东皇近,地拂银河北斗低。花靥秋空戎马顺,神灯夜烛海鸡啼。仙童与报麻姑会,应说蓬莱水又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临决遗经自圣衷,固殊野外与淹中。五三典礼勤稽古,十六星霜久积功。倚席居然惭寡浅,登床安敢紊卑崇。防民不在文为末,端击宫庭实践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