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鲁直试院赠奉议李伯时画诗》

东房携卷绕幕行,西房卷作堕地声。
纸山间出笔阵横,李侯画若禅眼透。
观鱼玄沙骨竦瘦,舟中渊明细若豆。
归心秪爱玉花骢,不须棘针学痴翁,恼渠愁作眉斗红。

作者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次韵鲁直试院赠奉议李伯时画诗》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房携卷绕幕行,
西房卷作堕地声。
纸山间出笔阵横,
李侯画若禅眼透。
观鱼玄沙骨竦瘦,
舟中渊明细若豆。
归心秪爱玉花骢,
不须棘针学痴翁,
恼渠愁作眉斗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晁补之观赏李伯时的画作时的情景。诗人从画室东房携卷纸而来,画室西房的纸卷声似乎掉落在地上。纸山之间出现了一支笔阵,形成横竖交错的景象。李侯(指李伯时)的画像就像禅宗修行者的眼睛,透视到了事物的本质。

诗人观赏李伯时的画作,感受到其中所表现的鱼和玄沙(指山石)的形态瘦小而挺拔。在小船中,渊明(指诗人自己)感受到细微之处,就像豆子一般细致入微。

诗人的心归向了玉花骢(指李伯时所画的马),他不需要用棘针来学习痴翁(指李公麟,南宋初年的画家),因为他认为李伯时的画作已经达到了高妙的境界。但是,对于某些事情的烦恼让诗人的眉毛红了起来。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和感受为主,通过诗人对李伯时的画作的观赏和思考,表达了对李伯时画作的赞赏和自己的情感体验。描绘了画室的情景和李伯时画作的特点,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艺术的敏感和感悟。

  • 《黄鹤》

    子晋升真后,茅君谒帝初。灵风翔羽葆,舒辔耸云裾。凌虚前虎节,方驾后龙舆。平旦辞龟岭,禺中过凤虚。故里频迁改,山川遽有无。当时武昌水,清浅转城隅。

  • 《次花翁喜雪快晴韵》

    何人急急走灵符,扶醒摐摐十万夫。隘巷未收穿履迹,短檐已倚晒书儒。日开雪色如翻手,景属诗家费捻须。起望四山新入画,翠屏半是粉成图。

  • 《中秋前偶题》

    百岁中秋几月明,长先十日候阴晴。清负不觉传三鼓,又恐冰轮碾女城。

  • 《高宗皇帝挽词五首》

    草昧千龄旦,飚回九县尘。皇天开我宋,丹极下真人。指顾山河定,欢呼历数新。断鳌重立极,更与物为春。

  • 《谒金门(用赵帐干韵)》

    烟漠漠。醉里看春都错。过了清明迟一著。牡丹重约摸。 晓日渐明檐角。天与芳辰难却。驻得韶华元有药。桃源谁共约。

  • 《杏花天》

    镂冰翦玉工夫费。做六出、飞花乱坠,舞风情态谁相似。算只有、江梅可比。极目处、_瑶万里。海天阔、清寒似水。从教高卷珠帘起。看三白、年丰瑞气。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