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尽妖氛气,妆成富贵冬。
梅花香处觉,人意火边浓。
未暖那飞絮,非寒底见松。
绝怜阶下竹,腰折为谁恭。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産》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着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柟、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余。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余》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史籍。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次韵马季思禁体雪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苏泂
涤尽妖氛气,妆成富贵冬。
梅花香处觉,人意火边浓。
未暖那飞絮,非寒底见松。
绝怜阶下竹,腰折为谁恭。
中文译文:
洗净了邪恶的气息,装扮成富贵的冬天。
在梅花散发香气的地方,感受到人们的温暖情意在燃烧。
尚未暖和时,没有飘落的绒絮;不是在寒冷的底下才看到松树。
最可怜的是阶下的竹子,它的腰被折断,为了谁而屈身?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天的景象,展示了作者对富贵冬季的美好愿景和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诗中的梅花香气和人们的火炉代表着温暖和温情,在寒冷的季节中给人们带来慰藉和希望。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飞絮和松树,暗示了冬天的严寒和生命的坚韧。最后,作者以竹子腰折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底层的同情和关怀,引发读者对社会不公和弱势群体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独特感悟。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生动,通过对梅花、飞絮、松树和竹子的描绘,展现了严寒季节中的不同景象和生命的韧性。诗中还融入了作者对社会底层的关注,通过描写竹子腰折的形象,唤起读者对社会现实和人情冷暖的思考。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温暖和希望的元素,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呈现出作者对世态炎凉的独到见解。
松树高低逐径斜,祠堂牢落锁烟霞。我来閒咏梅花句,想见此翁如此花。
病酒漳滨久,传闻信复疑。为郎真地下,哭友漫天涯。雨绋何由挽,风松想助悲。自今思有道,时展蔡邕碑。
犹龙景象驾翔鸾,道在虚无天地间。一二合将归大礼,五千言外不开关。仪形眇邈难相类,圣迹希夷语默闲。昔日西游如似梦,化胡异域却应还。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
白首归来养性情,同时流辈尽雕零。忘怀物外思游好,访旧樽前得典刑。霜月醉留湖榭白,雪风吟度陇山青。斯民利病君多识,好奉新书谒帝庭。
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