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

东晋仙人借旧山,定应天意许公闲。
郡人欲问史君处,笑指峰峦紫翠间。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东晋仙人借旧山,
In ancient times, an immortal of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borrowed an old mountain,
定应天意许公闲。
Destined by the will of heaven, he granted leisure to Lord Xu.
郡人欲问史君处,
The people of the county wish to inquire about the residence of the esteemed historian,
笑指峰峦紫翠间。
He smiles and points to the purple and green peaks and ridges.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仙人借用古老山脉的故事。仙人以天意让苏辙(诗中的“许公”指苏辙)在山中闲逸自在。当地的居民好奇地想问苏辙的住处,而苏辙则笑着指着峰峦紫翠的山间。

这首诗词的诗意比较简洁,通过描述仙人借山给苏辙带来的安逸和自在,反映了苏辙在山中的宁静和追求。描绘山中的峰峦紫翠,也暗示了山中的景色秀美,与自然融为一体。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 仙人借山:诗中的仙人代表了超凡脱俗的存在,借山给苏辙使用,象征着苏辙在山中得到了超然的自在和安宁,也暗示了他在文学创作中的灵感来源。
2. 天意许公闲:天意让苏辙在山中得到闲适和自由,这反映了苏辙个人对于宁静和追求自由的态度,也表达了对于人生境遇的理解和领悟。
3. 峰峦紫翠:诗中的峰峦紫翠形容了山中的美景,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美丽,也与仙人借山的主题相呼应,强调了山中的宁静和秀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苏辙在山中的闲适和自由,表达了他对于宁静和追求自由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壮丽。

  • 《箫杖曲》

    桂楫兰舟谁吊古,往寻美竹潇湘浦。淋漓恨血染秋烟,千载娥皇泪痕苦。当时得之无所施,爱同海底珊瑚枝。金刀横截瘦蛟颈,剜作玲珑箫管吹。骊珠上连星点七,窍窍清圆俱应律。有时提挈坐花前,葛陂老龙眠在膝。世人不知何如名,但见鹿斑碎点琅玕青。掀髯一笑发孤弄,杖头忽作呜呜

  • 《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 《浪淘沙(余画墨水仙并题其上)》

    回首欲婆娑。淡扫修蛾。盈盈不语奈情何。应恨梅兄矾弟远,云隔山阿。弱水夜寒多。带月曾过。羽衣飞过染余波。白鹤难招归未得,天阔星河。

  • 《句》

    爱山如爱酒,畏暑如畏虎。出门寻旧游,缺月四更吐。

  • 《送祠部刘仪文知颍州》

    厌逐京师车马尘,乞为林下水边人。江湖入梦归心壮,道路生辉使节新。岂弟宜民推善政,清闲无讼称天真。如闻此府多迁擢,剩醉西湖烂漫春。

  • 《醉落魄》

    绿枝红萼。江南芳信年年约。竹舆路转溪桥角。晴日烘香,的皪疏篱落。玉台粉面铅华薄。画堂长记深罗幕。惜花老去情犹著。客里惊春,生怕东风恶。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