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寒宫裹自无伦,不祗尘中第一人。
绝态乍辞天上书,清香更占世间新。
烟愁月恨迎加腊,日暖风迟俗却春。
且对流年觅新意,横斜疏影句皆陈。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爲湖南安抚司参议官。着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爲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次韵梅花》是宋代诗人王铚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梅花高洁、清雅的赞美,并融入了对光阴流转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中的梅花被比作居于广寒宫中的高贵之人,超然脱俗,独树一帜。它不仅在尘世间独占鳌头,更以它的傲然姿态书写在天空中,彰显了它的独特和卓绝。梅花的清香更是占据了世间的新鲜气息,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美好的感受。
诗中转折出现了烟愁、月恨、日暖和风迟等词语,展示了人们对冬日的感慨和期待。尽管烟愁和月恨依然存在,寒冷的冬天还未完全消退,然而阳光温暖、春风乍至,使人们对春天的渴望与热切变得更加迫切。这种对季节变迁的描写,折射出人们对于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对新生事物的期待。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流年的观察和追求新意的决心。无论是横向还是斜向,无论是疏或是密,作者都寻找着新的表达方式,将世间万象凝聚于自己的诗句之中。通过这样的观察和表达,作者希望能够在流年中发现新的意义,且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出来。
整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高洁和清雅,以及对光阴流转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思索。同时,通过对季节变迁的描写,诗中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春天的期待和对新生事物的热切渴望。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索。
秦楼花发时,秦女笑相随。及到秋风日,飞来欲问谁。似厌栖寒菊,翩翩占晚阳。愁人如见此,应下泪千行。
我有一机,直下示伊。青天霹雳,电卷星驰。德山临济,棒喝徒施。不传之妙,於汝何亏。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冉冉青衫客,悠悠白发人。乱山孤驿暮,长路百花新。终岁行他县,全家望此身。更思君去就,早晚问平津。
圣贤不得见,道散固已久。学者多自贤,鲜肯事师友。颠冥声利中,悔吝皆自取。动言无媿作,未知果然否。寡过云未能,先圣欣善诱。凛凛孟氏言,几希异禽兽。参乎病知免,遂使启足手。宁知起易箦,又在此段后。吾侪况小人,气质素凡陋。以其所以养,孝道亦何有。勉前类水马,立处
渺渺长淮路,秋风落木悲。乾坤限南北,胡虏迭兴衰。志士言机会,中原入梦思。江湖好山色,都在夕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