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坊秋色老苍官,檐额飞云细可攀。
客梦偶随疏雨断,僧游长带暮钟还。
似闻遗锡藏银地,亲见高人住骨山。
愁绝寒江归去路,乱峰青处望双鬟。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钱申伯山堂之咏》是宋代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同时融入了对于高人住地的向往和对归途的愁绪。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净坊秋色老苍官,
檐额飞云细可攀。
客梦偶随疏雨断,
僧游长带暮钟还。
这首诗词以净坊的秋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老的景象。檐额上飘荡着细小的云朵,仿佛可以伸手触摸到。客人的梦境偶尔被疏雨打断,僧人在归途中长久地带着黄昏的钟声返回。
似闻遗锡藏银地,
亲见高人住骨山。
愁绝寒江归去路,
乱峰青处望双鬟。
诗词中提到了遗失的宝物和藏匿宝物的地方,似乎能够听到传说中高人住所的声音。作者对于离别的愁苦和寒江回归的路途感到无比孤寂,他站在青山之巅,俯瞰乱石嶙峋的山峰,遥望着远方回家的路程,不禁怀念起那双美丽的鬓发。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愁绪和对高人居所的向往。通过对细腻而富有意境的描写,诗词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宁静和作者的情感。同时,通过对回归之路的描述,诗词也表达了一种对离别和归家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词以古朴而秀丽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