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须欲学少年时,笑杀当年荣启期。
公道世间惟此耳,年来犹幸不相欺。
楼钥(一一三七~一二一三),字大防,旧字启伯,自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温州教授。干道五年(一○六九),以书状官随舅汪大猷使全。累官知温州。光宗朝,召爲考功郎,改国子司业,累迁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给事中。宁宗受禅,迁吏部尚书,因忤韩侂胄,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知婺州,移宁国府,仍夺职致仕。侘胄诛,起爲翰林学士,累迁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嘉定六年卒,年七十七。赠少师,謚宣献。有《攻媿集》一百二十卷、《范文正公年谱》等。事见《絜斋集》卷一一《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楼钥诗,以南宋四明楼氏家刻本《攻媿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底本残缺部分,据武英殿聚珍版《四库全书》本补足(其中五至七卷,武英殿本分爲四卷,仍改按底本目录爲序)。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次韵十绝·染须》
朝代:宋代
作者:楼钥
染须欲学少年时,
笑杀当年荣启期。
公道世间惟此耳,
年来犹幸不相欺。
中文译文:
想要染发使须颜如少年,
笑杀了当年的荣启期。
世间的公道只有这样,
多年来仍未欺骗我。
诗意:
这首诗由楼钥创作于宋代,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年轻和美丽的渴望,同时嘲讽了人们对外表年龄的过分重视。通过染发来使须颜如少年,诗人希望能够重拾年轻时的容貌和活力。他以一种戏谑的口吻,嘲笑了过去的自己,特别是当年的荣启期,暗示他已经不再年轻。然而,诗人认为世间的公正与正义只在于外表的年龄,并且他幸运地看到这种虚伪的现象并没有欺骗他。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年轻和美丽的追求,同时揭露了人们对外表年龄的过度关注。诗中的染须象征着对年轻时光的向往,而荣启期则成为了诗人自嘲的对象。通过嘲讽,诗人揭示了社会对于年轻的崇拜和对老年人的歧视。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坚持,他坚信真正的公正和正义不应该只看重外表的年龄,而是应该看重内在的品质和价值。这首诗通过讽刺和反思,对人们对年龄的偏见提出了警示,呼吁人们关注内在的美和价值,而不仅仅是外在的容貌。
南风盛事昔无闻,乃祖词场笔有神。一榜豪英收几士,同年伯仲看三人。今君科第欲惊世,他日文章当致身。意惬归来能访我,亦令宗派倚生春。
有位方忧失,无家岂念归。贤愚竟谁得?今昨两皆非。世事无长算,人情忽骇机。细思如意处,惟有钓鱼矶。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阻陪称寿席,想见醉芳樽。嘉庆宜图画,簪绅遍子孙。
别来音信千里。怅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从龙浴日仰光辉,万里鲸涛扈六飞。晋国曾闻四蛇宇,周家亲睹一戎衣。东巡王气随天仗,西狩麟经在紫微。江海孤臣孝忠志,大恩未报重嘘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