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洗从前两耳埃,溪声并逐雨声来。
此奇赖有诗能领,一笑锺期安在哉。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次韵宋尚书山居十五咏·清竟亭》是宋代方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竟亭清幽幽,溪声和雨声一起洗净了从前的尘埃。这种奇妙的景致令人欣赏,只需一笑,就能体味到这种安宁和满足。
这首诗词以清竟亭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山居中的宁静与自在。清竟亭是一座幽静的亭台,清风拂面,溪水潺潺,与雨声交织成一曲和谐的乐章。诗人通过清竟亭的景致,表达了对于清净、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中的“净洗从前两耳埃”形象地描述了雨水洗净了过去的尘埃,暗喻着诗人心灵的净化和洗涤。溪声和雨声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环境更加幽静、宁静,给人一种清新的感受。
诗的后两句“此奇赖有诗能领,一笑锺期安在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的理解与领悟。诗歌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能够领悟出这种奇妙的景致,能够让人在其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一笑锺期,意味着只需一笑,就能感受到这种宁静与满足,而不需追求其他。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清竟亭的景致,展现了山居生活中的宁静与满足,以及诗歌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所带来的愉悦和领悟。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于宁静生活和诗歌的热爱与追求,给人一种平和、舒适的感觉。
江声夜寂绝,江雾晓空蒙。乱霞映淡日,隐隐空蒙中。羲驭巧呈瑞,不与他时同。炯然玉奁静,泛此瑛盘红。分明三足乌,依微绛绡蒙。曾穹敛氛噎,幽壑舞鱼龙。升从海仙府,光射河伯宫。遥想丽帝阙,佳气正郁葱。鸾鹭同虎拜,三呼并神嵩。散人得壮观,醉约持钓翁。
道人清净观,梦幻阅诸有。成心自得师,率世方结友。默如彼上人,语合亡是叟。问焉一得三,疑者十居九。人情置冰炭,赋性甚杞柳。一波失源流,六鉴开户牖。客尘不暂住,习气既悠久。闻言虽转头,遇事还掣肘。志目或中眉,画虎终类狗。我持测海心,来听谈天口。尚迷指端月,那辨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只言君在桐江住,及到桐江不见君。日暮空山独惆怅,不知又隔几重云。
岁暮难为客,天涯况是囚。乾坤还许大,岁月忽如流。梦过元无梦,忧多更不忧。屠苏儿女态,肯作百年谋。
屡访尘外迹,未穷幽赏情。高秋天景远,始见山水清。上陟岩殿憩,暮看云壑平。苍茫寒色起,迢递晚钟鸣。意有清夜恋,身为符守婴。悟言缁衣子,萧洒中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