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士三不同,烦公以诗诉。
强酒古所辞,妙语神其吐。
自念每累人,举扇毋我污。
复使两欧阳,缩手不分付。
平生西方社,努力须自度。
不忧龟九头,肯畏语一误。
顿悟而渐修,从此辞世故。
公看万金产,宁能一朝具。
两生文章家,夙记鸣蝉赋。
请公坚城垒,兵来後无数。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次韵苏公劝酒与诗》是宋代陈师道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五位士人各有不同,我向苏公倾诉心中之事。
坚决拒绝过量饮酒,却能巧妙地表达思想。
我自知常常烦扰他人,拿起扇子不敢弄脏它。
再次请两位欧阳先生,他们却收起手不加指示。
我平生努力向西方社会奔赴,必须自行衡量。
我不担忧九头龟的出现,也不怕一句话的误解。
我顿悟并逐渐修行,从此与尘世告别。
苏公,请您看看您的万贯家财,难道能在一朝之间全部带走吗?
两位生来就是文学家,早已铭记鸣蝉的赋作。
请您坚定筑起城墙堡垒,因为敌人一旦来袭,将无数无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写了五位士人与苏公之间的一次酒宴,以及士人们各自的心情和思考。诗中表达了对过量饮酒的坚决拒绝,认为善用言辞可以表达思想而不需要借助酒精。作者自觉自省,意识到自己常常给他人带来麻烦,举起扇子时甚至担心弄脏它,表现了他内心的细腻和敏感。然而,他再次请欧阳文学家给予指导,却被无视,这或许暗示了他对于自己的文学才华的怀疑和无助。
诗词中还谈到了作者对于追求个人发展的努力,他将自己的前途与西方社会联系起来,并表示必须用自己的力量去衡量和决定。他表达了对于外界诋毁或误解的不在乎,认为只要自己有顿悟并不断修行,就能超脱尘世的束缚。最后,他向苏公展示了他的思想和文学才华,并希望苏公能够珍惜自己的财富,因为那些财富并不能在一朝之间完全带走。另外,他请两位生来就是文学家的欧阳先生坚定筑起城墙堡垒,应对可能到来的敌人。
整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思考,以及对于个人价值和命运的思索。通过对酒宴场景的描写和对士人们的心境的刻画,诗词传达了作者对于追求独立思考和个人成长的坚持,以及对于命运和财富的思考和担忧。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内心独白,引人深思。
李君殁后共谁游?柳岸荷亭两度秋。独绕曲江行一匝,依前还立水边愁。
樽酒论文弱冠前,交情老去只依然。久荒三径无来客,细拨青灯话昔年。少日功名谁汗简,旧游江海半华颠。君行试问都门柳,几送银袍上九天。
春寒掩古寺,迟日转修郎。古殿流尘暗,空庭碧草芳。中有搘筇者,非醉亦非狂。谪官沧江上,已换一炎凉。春来不出门,蔬饭守禅堂。不知门外花,风雨知在亡。兴来时展卷,睡足自焚香。清吟尝旨酒,疏懒味何长。
同为时用楮先生,万事须臾点化成。寄语先生幸相避,不须黑白太分明。
门外春风吹倒人,过门宁惜滞车轮。君能劝我杯中物,我亦挥君壁上尘。
长安官酒甜如蜜,风月虽佳懶举觞。特送盘蔬还会否,与公新酿斗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