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浮华变古风,颓波衮衮日奔冲。
人情容易随流去,此道分明触处逢。
学似董晁犹有累,文过无白愧无宗。
诸君知此皆升矣,更向根基厚自封。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爲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歷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爲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爲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爲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爲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遂宁府宴贡士即席赋二首》是宋代魏了翁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表达对时代浮华的反思,以及对个人修养与追求的思考,展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谁把浮华变古风,
颓波衮衮日奔冲。
人情容易随流去,
此道分明触处逢。
学似董晁犹有累,
文过无白愧无宗。
诸君知此皆升矣,
更向根基厚自封。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以古典的韵律和意境,表达了对世事变幻和人情易逝的感慨。诗中提到的"浮华"指的是时代的繁华与虚妄,而"古风"则是对传统价值和淳朴情感的追求。作者通过对比"浮华"与"古风",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反思和对真实情感的追求。
诗中的"颓波衮衮日奔冲"描绘了世事变幻的景象,时光流转如水般奔腾不止。"人情容易随流去"表达了人们容易随波逐流,追求浮华而失去自我和真实的价值观。而"此道分明触处逢"则传达了对真理和价值的追求需要在人生的各个节点中不断触及和体悟。
诗中还提到了"学似董晁犹有累",表达了对学问和修养的追求需要经历努力和艰辛。"文过无白愧无宗"则说明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不能被功利和浮华所迷惑,要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最后两句"诸君知此皆升矣,更向根基厚自封"表达了对读者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对自身修养的追求,逐渐提升自我,并更加注重内心的根基和深厚积累。
这首诗词通过对时代浮华和个人修养的对比,表达了对传统价值和真实情感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婉转的语言,诗人呈现了对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同时也对读者提出了启示和期望。
心如莲花不着水,身似翔鸿不可笼。
向来湖上扶携醉,醉里清吟杂雨声。此去淮西望京国,诗边处若为情。
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
碧空。彼土因何名极乐。莲华九品无三恶。虽有频伽并白鹤。非彰灼。如来变化宣流作。九品一生离五浊。自然身挂珠璎珞。宛转白毫生额角。长辉烁。百千业障都消却。
梨花李花白斗白,桃花杏花红映红。疏篱曲径锦步障,间以巨竹青玲珑。独木为桥人不渡,柴扉欲锁春风住。岂知野禽浪蜂蝶,时复衔花过墙去。春波涨绿春日晴,柳下扣门嵇喜迎。池边亭上少盘礴,坐床拂噗呼麴生。冷官况逢寒食节,客味凄凉那可说。残杯冷炙何处无,乐意生香聊自悦。
觚棱挂晓日,浮鹢违都城。今代朱伯厚,勇去投簪缨。津津眉睫间,不见离别情。问之何能尔,内重外物轻。声利诱一世,漏尽犹夜行。岂不厌逐逐,无由息营营。若人著眼高,不受世网缨。奋身许国久,艰险亦饱更。乘传上蚕丛,拥旄到龙廷。中朝豹尾班,讵可欠老成。一旦念丘园,拂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