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七华亭谷》

巨川非一源,源亦在众流。
此谷乃清浅,松江能覆舟。
虫鱼何所知,上下相沉浮。
徒嗟大盈北,浩浩无春愁。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七华亭谷》

巨川非一源,
源亦在众流。
此谷乃清浅,
松江能覆舟。

虫鱼何所知,
上下相沉浮。
徒嗟大盈北,
浩浩无春愁。

中文译文:
巨大的江河并非只有一个源头,
源头也分散在众多的支流中。
这个山谷清澈浅薄,
松江的水能够覆盖小船。

昆虫和鱼儿又能了解多少呢,
它们在上下流动中相互沉浮。
唯有我自己感慨北方的巨河,
浩浩荡荡,没有春天的忧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描绘了华亭谷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诗中通过对巨川、源头、山谷和松江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界万物的流动变化和生命的起伏。诗人以巨川比喻生命的起源,认为生命的源头不只一处,而是分散在众多的细小事物中。谷中的清澈浅薄与松江的广阔水域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自然界的多样性。

诗中提到的虫鱼是对自然界中微小生物的思考,它们对于大江大河的浩渺与变化无法完全理解,只能在上下流动中随波逐流。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北方大河的感慨,形容它的壮阔和深沉。诗人以北方大河的宏伟景象与华亭谷的清幽景色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北方大河的向往和对华亭谷的留恋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和人生的变化,展示了王安石深厚的感悟力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界多样性的赞美和敬畏之情。这首诗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索,给人以启迪和共鸣。

  • 《梅花》

    花中资格本迟迟,铁石心肠淡可知。此世何人能领略,为君终夜费相思。看来风雪无多日,香到园林第几枝。自是不开开便好,清高从未合时宜。

  • 《秋日野步和王觉民十六首》

    箪瓢不失生涯在,诗酒何当习气除。欲倩雕弧落新雁,足间寻觅子卿书。

  • 《乌夜啼》

    潇湘雨打船篷。别离中。愁见拍天沧水、搅天风。留不住。终须去。莫匆匆。后夜一尊何处、与谁同。

  • 《送张明甫》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五年前此会同。南去北来人自老,桃花依旧笑春风。

  • 《枕上》

    人间百感未能休,欲语无情谩九州。楼上角声山上月,共人割据一端愁。

  • 《题钱塘胜览图》

    南渡衣冠委草莱,危亭高处海门开。云霞都邑雄中国,月露轩窗逼上台。春梦已随流水去,寒潮自领夕阳来。小楼题画因惆怅,岂独昆明有劫灰。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