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霜风入裌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
(二谢従宋武帝九日燕戏马台。
)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是苏轼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昨夜霜风入裌衣,
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
坎轲怜君志未移。
昨夜霜风入裌衣,(昨夜寒风刺入裹脚的布鞋)
晓来病骨更支离。 (早晨醒来,疾病使骨骼更加痛苦)
疏狂似我人谁顾,(我这种放纵不羁的人,谁会关注我)
坎轲怜君志未移。 (坎轲(历史人物)怜悯你的志向未能实现)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苏轼内心的忧伤和自嘲之情。作者在疾病缠身的时候,感叹自己的孤寂和被忽视。他以自己的放纵不羁之态,形容自己的处境与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作者提到了历史人物坎轲,坎轲在古代为了追求理想而不顾自身安危,苏轼对他的志向表示怜悯和赞赏。
赏析:
苏轼在这首诗词中运用了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描绘自己病痛的身体和内心的孤寂,表达了他在人生低谷时的无奈和忧伤。诗中的“疏狂似我人谁顾”,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自由奔放的个性的自嘲,同时也抒发了他对社会冷漠的不满。最后提到的坎轲则是一种隐喻,使诗词更富有深意。整首诗通过简练的文字,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苏轼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的追求。
忆昔初辞鵷鹭行,慨然誓墓老耕桑。蓼汀夜宿梦魂爽,梅坞暮归襟袖香。穷巷每多闲日月,小儿时诵古文章。吾侪穷死从来事,敢变胸中百链刚。
日日题诗待海棠,要从地主借绳床。偶因风雨愆期至,已是飘零学退妆。
白菊欹倾拥玉钿,黄花零乱委金钱。饥寒未免交为累,金玉繇来枉现前。
觚棱金碧照山高,万国珪璋捧赭袍。舐笔和铅欺贾马,赞功论道鄙萧曹。东南楼日珠帘卷,西北天宛玉厄豪。四海一家无一事,将军携镜泣霜毛。晴云似絮惹低空,紫陌微微弄袖风。韩嫣金丸莎覆绿,许公鞯汗杏黏红。烟生窈窕深东第,轮撼流苏下北宫。自笑苦无楼护智,可怜铅椠竟何功。
抱石寒泉涌帝青,净涵窟宅驻鲵鲸。谁知润物功无尽,只见岩腰鉴样平。
峰秀因拳石,溪清见发鱼。毫厘辨乔梓,咫尺有匡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