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王临太博马上》

冬晚霜露重,城遥鞍马劳。
徒知事奔走,曾未补毫毛。
水旱嗟嚬蹙,疮痍费抑搔。
莫归何暇食,堆按簿书高。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次韵王临太博马上》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冬晚霜露重,
城遥鞍马劳。
徒知事奔走,
曾未补毫毛。

水旱嗟嚬蹙,
疮痍费抑搔。
莫归何暇食,
堆按簿书高。

译文:
冬天的晚上,霜和露水很重,
城市遥远,马匹劳累。
只知道为政事奔波劳碌,
从未有时间修整衣冠。

水旱困扰引起苦闷和忧虑,
战乱和灾害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没有时间回家享受丰盛的食物,
只能堆积簿册,忙碌不停。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宋代社会的困苦和辛酸。冬天的寒冷和城市的遥远使得政府官员不得不长时间地奔波劳累,无法享受家庭的温暖。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包括水旱灾害、战乱等,这些问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诗人通过描绘这种困境,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苦难的景象,通过几个形象的词句,展现了苏辙对时代的思考和对民生的关注。他通过描述政府官员的劳累和社会的困境,传递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之情。诗人以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同时也呼吁当时的政府能够更加关注人民的疾苦,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民生。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时代困境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

  • 《乙卯八月余觞客青溪之上坐有李节鸣筝质山咏》

    哀音袅袅出重帏,羁客仙仙思欲飞。弦滑酒香花正好,不辞零露夜沾衣。

  • 《过襄州留题驿亭》

    沙堤筑处迎丞相,驿吏催时送逐臣。到了轮他林下客,无荣无辱自由身。

  • 《和圣俞天津桥闻歌》

    飞雪朝来霁,朱楼月下过。绝云看丽构,裂玉随清歌。醉烛轻摇箔,游鞍不动珂。回头少年乐,惨淡一悲哦。

  • 《赠婺源汪氏》

    曾执干戈卫鲁邦,颍川家世愈芬芳。扶疏枝叶连江浙,烜赫或名冠魏唐。卓荦高才当企及,青精一饭故宜偿。获通谱系诚倾盖,昭穆从斯永不忘。

  • 《送滕彦道除太府寺簿归吴门需次》

    论交先友接枢廷,末路为寮喜典刑。桃李春风同扈跸,衡茅夜雪并寒厅。暂从簿领陪卿月,行握兰荃应列星。临别遥思五湖乐,望中林屋已青青。

  • 《蒋慈谿挽词》

    下笔欲生风,磨砻日有功。推敲诗益炼,骈俪语尤工。经问南雷叟,家传十八公。词人谁可继,文阵滑稽雄。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