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欲凝不惊风,月色初睛若发蒙。
羁客不眠诗未就,游人半醉夜方中。
荒城熠耀相明灭,野水芙蓉乱白红。
知欲访僧同寂寂,应怜病懒畏烛烛。
宿雨初干试火城,端居无计伴游行。
厌看门外繁星动,想见僧窗一点明。
老罢逢春无乐事,梦回孤枕有乡情。
重因佳句思樊口,一纸家书百镒轻。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次韵王适上元夜二首》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灯光欲凝不惊风,
月色初睛若发蒙。
羁客不眠诗未就,
游人半醉夜方中。
荒城熠耀相明灭,
野水芙蓉乱白红。
知欲访僧同寂寂,
应怜病懒畏烛烛。
宿雨初干试火城,
端居无计伴游行。
厌看门外繁星动,
想见僧窗一点明。
老罢逢春无乐事,
梦回孤枕有乡情。
重因佳句思樊口,
一纸家书百镒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佳节的夜晚景象,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首两句描绘了灯光初现,月色刚刚露出,给人一种初春的感觉。灯光和月色都是夜晚的元素,通过描写它们的细微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赞美。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心境。他作为一位羁客,身处异乡,夜晚无法入眠,心中的诗意却未能完全表达出来。游人们则半醉半醒地在夜晚中徘徊。这种对待夜晚的不同态度,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下面两句描写了荒城中灯光的闪烁以及野水中芙蓉花的盛开。荒城的灯火在黑暗中闪烁,给人以明灭不定的感觉。野水中芙蓉花的花瓣呈现混乱的白色和红色。这些景象通过对比突出了夜晚的美丽与喧嚣。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去拜访僧人的心愿,共同享受宁静的寂静。然而,病痛和懒惰使他不愿离开自己的住所,对夜晚的蜡烛产生了畏惧。这表达了诗人对安宁与宁静的渴望,但又受到现实的限制。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在居所附近的城市遥望夜空时的感受。他厌倦了看着门外繁星闪烁的景象,渴望看到僧窗中的一点明亮的光芒。这种对安静和宁静的向往,与诗人内心对故乡的思念相呼应。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夜晚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宁静和归乡的向往。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抒发内心情感,诗人展示了对自然和心灵境界的独特感悟,使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蓬莱高阁凌浮云,天上图书奎壁明。荣河温洛龟龙呈,鲁壁汲冢科半行。森罗万目分纬经,大官供烹集群英。鲁鱼亥豕校雠精,垂签甲乙刻坚珉。怀素无量元崇名,唐兴百年人文成。大盗一炬甚秦坑,碑落人间如碎星,埋没草莽荆棘平。刊刻欲传千万龄,毁灭今与粪壤并。牧童敲击看火生,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南来飞雪如柳花,北归柳花如飞雪。乾坤代仄困羁旋,江山苍莽惊岁月。白云冉冉千里外,滴尽春林子规血。故人回首乱峰青,古堠斜阳照离别。
一痕如掐夕天涯,望转青林出没时。不是山高爱藏月,月光犹嫩怯人窥。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
新芋肥鸡菊正黄,君来定拟醉千觞。田家村巷都相似,须识门前两绿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