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王适食茅栗》

相従万里试南餐,对案长思苜蓿盘。
山栗满篮兼白黑,村醪入口半甜酸。
久闻牛尾何曾试,窃比鸡头意未安。
故国霜蓬如碗大,夜来弹剑似冯驩。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次韵王适食茅栗》是苏辙的一首宋代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相従万里试南餐,
对案长思苜蓿盘。
山栗满篮兼白黑,
村醪入口半甜酸。
久闻牛尾何曾试,
窃比鸡头意未安。
故国霜蓬如碗大,
夜来弹剑似冯驩。

中文译文:
一同行走万里来品尝南方的美食,
对着餐桌长久思念着那苜蓿盘。
山栗满篮,有白有黑,
村庄里的醪酒入口半甜半酸。
久闻说牛尾肉如何美味,但从未尝试过,
私下将它与鸡头肉比较,感觉还未达到满意。
故国的霜蓬如碗一样大,
夜晚来临时,我弹剑就像冯驩一样兴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主要描述了苏辙与王适一同旅行万里,品尝南方美食的情景。他们面对着餐桌,长时间地思念着故乡的苜蓿盘,体现了对故乡风味的思念之情。山栗满篮,既有白色的栗子也有黑色的栗子,展示了丰富多样的食物。村庄里的醪酒入口半甜半酸,给人一种质朴的美味感受。

诗中提到了牛尾肉和鸡头肉,牛尾肉被人们称道美味,但苏辙却从未尝试过,他私下地将其与鸡头肉作比较,似乎不太满意。这表达了作者对于新奇事物的探索和对于传统美食的坚守之情。

最后两句以故国的霜蓬和夜晚弹剑作为象征,描绘了作者对于故国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豪情壮志。

整首诗词以食物为线索,展示了苏辙对于美食的品味和对于故乡风味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融入了对于新奇事物的好奇和对于故国的深情厚意。

  • 《杂兴》

    小圃秋光不世情,蠹枝枯卉忽重青。凌晨灌银床水,居士新看种树经。

  • 《次韵智叔三首》

    今朝一见诗人诗,不用更寻黄绢词。深山一鹤自唱和,亦有松下童子知。

  • 《包头》

    轻霞薄雾小香罗,傍着蝉鬟香更多。最爱春山缥缈上,横妆一带浅青螺。

  • 《海州道中二首》

    孤舟夜行秋水广,秋风满帆不摇浆。荒田寂寂无人声,水边跳鱼翻水响。河边守罾茅作屋,罾头月明人夜宿。船中客觉天未明,谁家鞭牛登陇声。

  • 《和颜长官百咏·城市》

    山人只合住山中,入得城来调不同。满面红尘无处避,手携白羽障西风。

  • 《寄胡达孝二首》

    中庸有胡公,千骑乃安丰。气自论诗合,情因叙旧通。莫窥鸿鹄志,相望马牛风。邂逅长安使,丁宁觅置筒。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