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福当年守此官,荆山谁见韫琅玕。
人如修竹三冬好,诗与清溪九夏寒。
未信簪裳妨小隐,蚤时雷雨起深蟠。
春风揽辔河阳县,痛饮狂歌忆旧年。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文潜尉福昌时壁间清暑亭诗》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晁补之。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梅福当年守此官,
荆山谁见韫琅玕。
人如修竹三冬好,
诗与清溪九夏寒。
未信簪裳妨小隐,
蚤时雷雨起深蟠。
春风揽辔河阳县,
痛饮狂歌忆旧年。
诗意:
这首诗词是作者晁补之以次韵作于福昌时壁间清暑亭之作品。诗中描述了梅福官担任这个职位的往事,谈及了荆山、琅玕、修竹、清溪等元素,抒发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与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梅福官任职的环境和自然景物,展现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情感。首句"梅福当年守此官"表明主题,以梅福官为中心,描写了他在清暑亭守卫的职位上的情况。第二句"荆山谁见韫琅玕"运用修辞手法,以荆山和琅玕象征人们的目光,表达了梅福官在荆山上守卫清暑亭的辛勤工作却鲜为人知。
接下来的两句"人如修竹三冬好,诗与清溪九夏寒"描绘了梅福官的品质。修竹在三个冬天里依旧苍翠茂盛,清溪在九个夏天里依旧清凉寒冷,暗示梅福官坚韧不拔、忠诚坚定。接着的两句"未信簪裳妨小隐,蚤时雷雨起深蟠"表达了梅福官在担任职务时的困扰,他不能过上安宁隐居的生活,而是经常面临风雷交加的磨难。
最后两句"春风揽辔河阳县,痛饮狂歌忆旧年"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和旧日生活的怀念之情。梅福官回忆起过去在河阳县的生活,他畅饮狂歌,表达对往昔岁月的思念和痛楚之情。
这首诗词以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为主线,通过展现梅福官的职位和生活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融入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抒发。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晁补之细腻的写作功力。
缭绕寻泉远步迟,倦逢篱外敞庵扉。门前竹长云垂舞,岩下泉甘雪未飞。景物偏幽缘舍小,茶香看客为僧稀。相公房舍添人否,拟灌春园住翠微。
勝游谢车马,從此始青鞵。俗士洗褊心,達人增旷怀。
欲雨未雨雷车奔,欲睡不睡人思昏。蛮童正报煮茶熟,忽有野僧来叩门。
繁英浮动满烟叶,爱重不减双南金。陶公此兴亦不浅,聊赠翠茁酬高吟。
官是蓬莱海上仙,此行聊复看桑田。鲲移鹏徙秋帆健,潮阔天低晓日鲜。平地谁言无嶮岨,仁人何处不安全。但将美酒盈船去,多作新诗异域传。
易外家风未兆时,三更黑马上乌鸡。而今拨转机轮也,刹刹尘尘更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