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欲归田计未成,羡君负郭足为生。
躬耕不用千锺禄,高卧谁知万里征。
已觉安闲真乐事,可怜辛苦尽浮名。
隐居便作江南计,为觅佳山早寄声。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次韵吴厚秀才见赠三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久欲归田计未成,
长久以来一直想回归田园生活,但计划一直未能实现,
羡君负郭足为生。
羡慕你能够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而过上安定的生活。
躬耕不用千锺禄,
甘心务农不追逐高官厚禄,
高卧谁知万里征。
而才高八斗的你却寂寞地高卧在家,谁能知道你心中万里征程。
已觉安闲真乐事,
我已经认识到安闲自在才是真正的快乐,
可怜辛苦尽浮名。
可怜那些辛苦追逐虚浮名利的人。
隐居便作江南计,
我计划隐居在江南地区,
为觅佳山早寄声。
寻找一座美丽的山,早日把我的声音寄托于此。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归田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浮华的厌倦。他羡慕吴厚秀才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而自己却才华横溢却无法实现归田的愿望。他认识到追求安逸自在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快乐,而那些辛苦追逐名利的人则可怜。苏辙计划隐居江南,寻找一座美丽的山,将自己的声音传扬于此。整首诗词抒发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虚浮世俗的批判,表现出他对自然和宁静的追求。
夕阳舂处是吾家,水绕山环路转赊。蹙蹙四方浑未定,茫茫大化渺无涯。归来已恨十年晚,老去空嗟两鬓华。各原及时崇令德,万钟於我本何加。
紫塞连年戍,黄砂碛路穷。故人今夜宿,见月石楼中。
摇摇墙头花,脉脉含幽姿。
满壁云涛倚太空,双崖一线路微通。几年胜概埋荆棘,好事山翁始发蒙。
已拾诗盈箧,犹如酒满船。湖光清似镜,俯仰两青天。
斩山木宁为民,焚巫尪恐伤仁。看书饥而不害,公政无惭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