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无极以道寄金山寺佛监五绝二》

不应无手是无拳,且看毛端现四天。
似向吾家得消息,鼓山余响尚轰然。

作者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次韵无极以道寄金山寺佛监五绝二》是晁补之所作,属于宋代的诗作。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应无手是无拳,
且看毛端现四天。
似向吾家得消息,
鼓山余响尚轰然。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晁补之对佛法的思考和感悟。诗人通过比喻和隐喻的手法,探讨了人与佛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佛法的力量和影响。

赏析:
这首诗词的开篇写道:“不应无手是无拳”,表明没有手就没有拳头,没有实践就无法体现佛法的力量。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佛法的真正意义需要通过实践来领悟和体验。

接下来的一句“且看毛端现四天”,表达了佛法的广大和深远。这里的“毛端”可以指代晁补之自己,也可以理解为众生。通过实践和领悟佛法,可以看到无边无际的广阔天地。

下半部分的两句“似向吾家得消息,鼓山余响尚轰然”,借用了家庭和山的意象,描绘了佛法的传播和影响力。诗人似乎得到了佛法的启示或正念,使得家中的氛围产生了积极的变化。而“鼓山余响”则象征着佛法的声音在世间回响不绝,仍然有强大的影响力。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意味深远的表达,回应了佛法的核心理念和晁补之对佛法的领悟。它强调了佛法的实践性和广泛的影响,同时也蕴含了对于个人修行和家庭和谐的思考。

  • 《访许文学不遇》

    杖策思寻半日闲,偶随流水过前山。林中不见童迎客,竹外惟闻犬护关。道服自悬虚牖下,茶巾空挂夕阳间。到门不遇君携手,惆怅荒村暮独还。

  • 《雪中怀成都》

    忆在西州遇雪时,绣筵处处百花围。乌丝阑展新诗就,油壁车迎小猎归。感事镜鸾悲独舞,寄书筝雁恨慵飞。愁多自是难成醉,不为天寒酒力微。

  • 《再次韵赠高宾王二首》

    尘外高人谢宦昏,生全天爵哜衢樽。逸民佳传须银笔,常侍流风见耳孙。入洛真能折伧父,浮湘更欲吊英魂。男儿有志轻万里,辟世何如金马门。

  • 《久雨》

    山岚变浓云,地气泄冬热。急雨春风颠,十日声不绝。舍中流水入,墙外古沟咽。块然檐下雀,状若木鸡拙。我亦类禅定,痴坐万虑歇。厨兵忽相报,谓已糁藜蕨。随缘就一饱,再看柏香爇。东君滋万宝,雨点无头数。穷巷一居深,编茅四檐注。风平江静流,山近云低度。州城杯斗小,没骭

  • 《览古》

    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空糊赪壤真何益,欲举黄旗竟未成。长乐瓦飞随水逝,景阳钟堕失天明。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

  • 《题常乐寺五云台》

    虚空本无云,一气谁所主。云空两无碍,起灭自散聚。吾闻心归源,空殒亦无所。应知不空者,物感自如雨。君看贤首师,自视木与土。与云亦奚期,况问色有五。云何坐说法,瑞应乃如许。休疑诸天集,未必众龙吐。云空法如是,我说无说故。堂中嫡孙在,客至当问取。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