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无斁雪後二首》

取性无通介,随时有异同。
雪余盖地白,春浅著梢红。
寄食虚长算,论诗阙近功。
相看不相弃,赖有古人风。

作者介绍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作品评述

《次韵无斁雪後二首》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白雪覆盖大地,春天初至,红色点缀新梢。从性情而言,没有固定的规矩,随时刻而有异同。这首诗寄托了我对自然和人性的观察和思考。

诗中的雪意味着纯洁和寒冷,它覆盖了大地,使一切都变得洁白一片。而春天的到来,则让一些新生的生命透露出红色的希望,给人们带来了喜悦。这种自然景象的对比,可以引发人们对自然界和人性的思考。

作者提到自己的性情并没有固定的准则,而是随时刻而有变化和不同。这可能表达了作者对自我的觉察,他意识到人性是复杂而多变的,不应被固定的定义所束缚。这种灵活性和包容性,使得人们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适应和变通。

诗的后半部分则涉及到诗歌创作和学问的问题。作者提到自己寄食于虚无,长期以来一直在琢磨探讨诗歌的艺术与技巧,而对于功成名就则仍然有所欠缺。这或许是作者对自身成就的反思,他认识到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然而,作者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而是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和借鉴之意。他相信,正是古人的风范和精神,为他提供了前行的动力和指引。这种对古人的致敬,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承托。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性的观察,以及对诗歌创作和学问的思考。它展现出作者对自身的审视和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敬仰和向往。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命和艺术的独特洞察力,以及对人性多变和自由的理解。

  • 《杂兴四首》

    秋衾薄薄换吴绫,灯焰无多一半青。却忆旧时荆楚岸,夜深风雨泊船听。

  • 《不睡四首》

    清愁无数暗相随,酒是渠雠也是媒。醉里不知何处嚲,等人醒後一时来。

  • 《谢韬光上人》

    上方清净无因住,唯愿他生得住持。只恐无生复无我,不知何处更逢师。

  • 《南乡子》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 《江上四首》

    山头斫竹下作竿,系钩沉水坐岸观。饵微水浊鱼不干。栖迟终日或有得,归去犹可妻子欢。

  • 《少年行其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人胡姬酒肆中。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